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完整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完整文档)

 

 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调研报告 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会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仟务。做好二者的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讲,既有利干巩周脱翁攻业成果,培育长效脱分机制,又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优失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当前,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已取得决定性胜利,接续推讲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县委县政府也及时出台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就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规划、项目、政策、投入等方面有效衔接,实现“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等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要求。

 为助推县委县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得到高质量的落实,根据政协枞阳县委员会年度工作安排,县政协组织综合调研组,深入浮山镇太平村、麒麟镇岱整村、钱桥镇高丰村、白柳镇山河村等地全面了解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并赴桐庐县、和县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做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一)目标任务如期实现。2014 年,全县共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村65 个,识别贫困人口 11.5 万人,贫困发生率为 13.5%。至 20xx 年底,

 所有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小康建设路上没有落下一人。

 (二)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目前,全县 238 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居)中,38个空壳村全部消除,5-10 万元的村发展到 83 个、10-50 万元的村 136个、50 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由 6 个增加到 19 个,65 个贫困村村均集体经济达 17.9 万元。精准落实产业、就业、金融等各项扶贫政策,特色种养业“六大万千工程”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421”就业扶贫模式全省推广,扶贫小额信贷“应贷尽贷、应收尽收”;建成光伏扶贫电站 43.55MW,位居全省非贫困县第一,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建档立卡时的 2586 元提高到 20xx 年的 10716 元,增长了 3 倍多。

 (三)核心保障显著增强。“十三五”以来,围绕“三保障一安全”工作目标,共实施扶贫项目 2869 个,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8.7亿元,实现了城乡供水、公交,环卫和医养结合“四个一体化”,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县人民。

 二、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还存在的短板 (一)思想认识仍显不足。有的干部对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关系认识还不到位,对于如何协同推进没有明确思路,在具体工作中,基本上还是就乡村振兴谈乡村振兴,就脱贫攻坚抓脱贫攻坚,没有做到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项目统筹安排。有的村干部和农村群众

 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认识不够,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政府的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出现“上热下冷”,全社会参与支持乡村振兴的氛围也需要进一步营造。部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愿不强,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二)产业发展粗放滞后。产业是发展的根基,脱贫攻坚中的产业扶贫,解决了贫困户的温饱和增收问题,而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带领广大群众直下富起来,不断增强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但我具乡村产业发属千篇一律,同质化现象严重,技术、咨金、人才、市场等支撑还不强,缺乏长足的发展空间,有的贫困村脱离外部帮扶资源,帮扶干部一撤,产业就可能垮掉。

 (三)资源要素保障有限。目前,我县涉农资金投入不充分、不均衡,稳定增长机制尚不健全,致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没有渠道,许多农业产业发展项目缺乏后续流动资金。在调研中发现,不少人文底蕴深厚、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资源条件较好的中心村,受限于发展资金不够,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存在耕地撂荒、农房闲置、林地微利流转问题,难以将优异的禀赋资源转化为发展要素。而一些地处偏远、自然资源较少的薄弱村,没有好的投资项目,就只能将发展资金闲置在账面上;有的为了应付上级要求,零散地投资了一些种养殖项目,不成规模,效益低下,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四)农村专业人才短缺。我县是外出务工大县,大量青壮年劳

 动力常年在外务工,乡村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出现严重失衡,留守在乡村的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儿童,普遍存在“老龄化”、“空心化”现象,“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少之又少。在农村基层千部队伍中,不少村难以选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村支书和村主任,大部分村干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缺乏信息化知识、管理能力和发展思路,年轻后备千部严重不足,专业人才引进困难,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最大“短板”。

 (五)体制机制衔接不畅。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互支撑、整体联动、协调推进的系统性体制机制仍不够完善,导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衔接上出现一定程度的“错位”。比如在社会救助方面,当前农村已经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但保障水平仍然不够,因病致贫、返贫等隐患始终存在,如何建设一个广覆盖的有效的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有效防止致贫、返贫,是脱贫攻坚给乡村振兴留下的一个重大挑战。在强化社会救助的同时,如何激发被救助对象的内生动力也存在困难。

 三、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对策和建议 脱翁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既要体现乡村肂设的历史延续性,又要重点补齐和解决当前面临的短板和问题,坚持强基础、周根本,大力整合、盘活既有资源,解决好重大民生关切,在此基础上谋划乡村振兴的新蓝图。

 (一)坚持政策规划先行。全县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共枞

 阳县委从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认真分析巩固过渡期和提升融入期的重点和关键,协同相关行业部门,结合“十四五”规划,按照“全域景区”的理念,做好城乡规划,统筹推进最美县城、魅力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其中,重点做好村庄布局(缩减自然村、整治空心村、盘活高山村)、中心村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等 4项专业规划。在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确保政策连续性。要保持兜底救助类政策持续稳定,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要将脱贫攻坚中成熟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内化为完善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政策体系,促进相关政策向常规性,长效性转变,实现受益主体由“特惠”到“普惠”转变,扶谷方式由“输血”到“造血”转变。

 (二)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美是县域建设的灵魂所在,不求大而求精,不求快而求优,不求全而求美。要围绕“六大万千工程”,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推进产业链升级延伸,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要突出扶强扶优的思路,以大力发展枞阳糯稻、枞阳白茶、枞阳黑猪、白荡湖大闸蟹等特色产业为抓手,着力打造农业知名特色品脾,不断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脱贫攻坚阶段发展起来的各个产业,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注重后续产业的培育与延伸,特别是要就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让脱贫群众更多分享产

 业发展成果,促进就近就地就业。

 要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特色发展之路,依托枞阳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旅游资源,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巩固拓展全域旅游“四级联建”和乡村旅游“八个一”工程成效,在积极推讲浮山创建国家 5A 级景区的同时,建议取消景区门票,更好地聚拢人气,放大头部效应,带动余域旅游发属。要注重地方特色挖掘,因地制宜推进村落景区建设,实旅美丽庭院、星级厕所、垃圾治理“三大革命”,推进农村电商、民宿经济等已有业态提档升级,做有文化的民宿,有特色的电商,有乡愁的农村。

 (三)推进投入资金整合。我县财政资金有限,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避免“摊大饼”式投入。要将原投入脱贫攻坚的财政资金和新整合的涉农资金,统筹用于乡村振兴,确保各级财政对乡村振兴增幅高于经常性收入增幅。借鉴并创新脱贫攻坚资金筹措方式,通过一事一议、以奖代补、贴息、担保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针对薄弱村缺乏好的投资项目问题,建议参考桐庐县的做法,以乡镇为单位,通过联合抱团发展模式,集中财力,引导薄弱村到区位条件好、投资回报率较高,产业集聚度较高的区域异地兴建或购置物业,发展异地物业经济增收,或以股份分红的方式参与项目建设。要坚持多渠道筹融资,继续加大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旅的投入,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补齐部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选派机关干部到乡村挂职锻炼、驻村帮扶是必要的,但不能只把乡村振兴、农村发展的希望建立在挂职锻炼、驻村帮扶上面,而要立足于培养选拔优秀的基层干部和农村带头人,尤其是村级党组织书记,只有他们最清楚农民群众到底最需要什么、当地的实际情况到底怎么样、当地经济应该如何发展。在县级层面,建议学习借鉴桐庐县“分类组建,精准助力”的做法,组建规划设计、科技转化、农林技术、乡村旅游、营销策划、电子商务、三资运作、教育卫生、文化创意、法律服务等10 个服务队,落实县域人才资源统筹使用制度,采用“点单式”加“派单式”服务,提高农村专业人才精准服务保障能力。在乡镇层面,建议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并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选派到各乡镇,建立工作服务站,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与当地协同开展工作,对上联系好产业部门和服务队,对下服务好村级发展,实现调研指导今覆盖。工作队成品以“自愿捐名+单位推荐+组织选派”的方式产生,并根掘工作成效及时调整优化,工作表现突出、成结优异的成员可获得综合考评奖励,优先提拔任用。在村级层面,要讲一步提高基层待遇保障,建议借鉴和县的做法,设立目标奖、进步奖等各种奖项,通过横向、纵向等各方面的考核评价,加强精神、物质双重奖励。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断吸纳各类高学历人才和乡贤能人壮大农村基层千部队伍,真正做到以人才振兴推动形成乡村全面振兴。

 (五)强化思想文化引领。要深入推进抓基层党建对脱贫攻坚和

 乡村振兴的“双促”,强化基层党建对乡村治理的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文化建设中以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新风正气,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把乡村振兴的“乡风文明”落到实处,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在乡村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要进一步加强法治乡村建设,通过集体学法、旁听廊审、法治培训等方式,着力提升村“两委”成员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通过村(居)法律服务微信群、法治官传栏、法治讲堂等平台,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加强农村普法宣传工作,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要持续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推广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加大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六)树牢风险防范意识。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由于涉及面宽,工作量大,资金使用多,项目分布广,利益平衡难度大,不确定因素多,存在产业扶贫失败、扶贫小额贷款还不起、政策输血停止后引发信访舆情等各种风险。一方面,要认真分析和严控各类隐患和风险,将风险防控要求落实到每个领域、每个岗位、每个工作环节,共同筑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防火墙”。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精准发力,聚焦不稳定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狠抓就业、产业和消费按含。要讲一步细化仟务,明确青仟,建立市场风险防控而警机制,加大对扶爷产业评估、监督力度,推讲特色优势产业提质

 增效,化解产业扶谷失败的风阶:讲一步加强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监管,严厉打击恶意欠息、无故瓶欠贷款等行为,化解扶贫小额贷款还不起的风险:合理规划落实后续帮扶措施,妥善解决群众诉求,健全机制,规范流程,化解扶贫领域信访舆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