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4-070-02

摘 要 本文在对外贸易现状描述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从价格、外汇、国内供给结构和产业联动效应四个方面分析危机的传导机理。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对外贸易 传导机理

我国对外贸易深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进出口出现下滑、与主要贸易伙伴间的贸易回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且相关投资与消费也因此受到牵连,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下对外贸易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而深入分析危机的传导机理。

一、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对外贸易表现

(一)出口增速下降,进口略有上升,顺差增速放缓

受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11月份进口额和出口额同比都出现了负增长,出口下降2.2%,进口18%,进出口总额下降9.8%,拉开中国进出口贸易长达一年下降趋势的序幕。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刺激下,2009年11月进出口贸易增长率由负转正,对外贸易加快恢复,2010年一季度进出口总额6178.5亿美元,同比增长44.1%,3月份首次出现贸易逆差。

(二)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结构

2008年下半年由于货物合同滞后,我国货物贸易保持平稳增长,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下滑,出口和进口增速呈现不同程度回落,同时进口回落速度快于出口,贸易顺差止跌回升。2009年,服务贸易较上年下降12%,逆差较上年上升149%。服务贸易总额降幅小于货物贸易,对外贸易结构有所改善。

(三)与主要贸易伙伴间的贸易回落

2008年对欧盟出口出口增长幅度达到19.5%,对美国出口增幅继续放缓至12.7%,占比重从2007年的19%降至17%;金融危机对香港和台湾经济造成冲击,我内地对香港和台湾出口受到很大的影响,2008年增幅分别为3.4%和10.3%,占总出口的比重比上年下降。2008年日本市场需求萎缩,日元汇率大幅升值使我国出口竞争力提高,对日出口增幅达到13.8%,高于2007年的11.4%的增幅,首次出现顺差。由于2008年韩元汇率大幅贬值,对韩国出口增幅高达31%, 2009年虽有所下降但幅度较小。

(四)进出口贸易方式结构

2008年年初加工贸易额、一般贸易额双双下降,9月前加工贸易增长缓慢,曾一度低于一般贸易额。危机后双双快速下滑至08年底最低值,2009年全年一般贸易出口稳步上升,加工贸易出口增速明显下降,2010年第一季度,一般贸易再次超过加工贸易。进口贸易中,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差额较小,加工贸易进出口双双减速,一般贸易所占比重明显提高。2008年至今中国对外贸易中一般贸易方式增速要明显快于加工贸易方式,这种贸易方式趋势还将在一定阶段内继续。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

(一)不利影响

1.人民币升值挤压利润空间。2008年1月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到2008年上半年升值7.3%,下半年后至2010年一季度汇率虽基本保持稳定,但因升值所导致的利润空间的损失需要较长时期恢复,且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的相对复苏促使人民币升值预期越发增强。国外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输入性通胀增强,限制央行运用加息手段来调控国内通胀的能力,中美利差的缩小更凸显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而企业被人民币升值挤占的利润空间需较长时间消化。

2.国际价格高涨,通胀压力增大。中国通胀因危机得到缓解,但2009年以来,全球性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产生较强的通胀预期,2010年一季度中国面临新一轮的通胀压力。受全球经济刺激影响,投资和消费需求恢复,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涨,使国内出口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并将向下游传递。此外国内居民消费需求较快增长,流动性过剩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将使我国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大增。

3.贸易保护形势严峻。危机影响着全球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投资和贸易出现明显下滑。各国为消化过剩产能,拉动本国经济,贸易保护成为必然。同时世界经济复苏中,各国经济复苏进展不一,国际间政策合作意愿减弱,协调难度加大。为了扶持和保护国内产业、防范国际市场萎缩导致的贸易转移,诸多贸易保护措施,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

(二)有利影响

1.金融危机将促进出口结构调整。长期依赖投资驱动和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难以持续,过去那种靠低成本、低附加值取胜的发展战略已经走到末途,发展高附加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后危机时代中国的新选择。中国的工业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竞争优势明显不足。

2.金融危机将有利于宏观经济目标实现。外部需求下降和出口增长的适度减缓符合我国宏观调控的方向,有利于确保国内市场供应、稳定国内物价水平、缓解通胀压力和推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同时,金融危机也使我国们对国内外经贸环境有了更加客观、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为我国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金融体系监管等诸多改革方面提供了契机。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传导机制分析

(一)外汇传导

2007年美国为应对次贷危机,不断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量,为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加速了美元贬值速度。而此时央行6次调整利率,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中美利差扩大增加了国外资本投机机会,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形成外汇占款,扩大国内基础货币投放,紧缩性货币政策失效,加速人民币升值的过程,导致出口产品价格优势降低。

(二)价格传导

金融危机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再加上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强劲的升值预期,导致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降低;国际市场上原材料的价格大多以美元定价,美元贬值导致国际能源和资源的美元价格上涨加速,增加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导致中国出口商品在价格上竞争力降低。危机通过价格传导,使得中国出口商品竞争力降低,从而导致出口增速回落,出现负增长。

(三)国内供给结构传导

金融市场扰动通过凯恩斯效应影响投资支出,通过威克塞尔效应影响实体经济部门的生产结构,因而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对经济造成影响,这种传导机制可以具体表现为凯恩斯—威克塞尔效应:金融市场扰动→利率→投资→社会总产出变动。投资对经济反映最为敏感的外资投入从2008年6月96.1亿美元,下降至11月53.22亿美元,外国投资同比增长率自2008年4月的52.70%不断下降,10月出现负增长-2%,直至2009年8月期间持续负增长。

(四)产业联动效应传导

出口反映了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程度,出口产业把各国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此次危机实际加剧我国生产过剩,企业和供货商库存增加,消费需求下降,企业在短期内会大幅减少生产,失业增加,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减少消费需求。本币升值、高利率以及销售额的下降,企业财务状况受限,导致信贷链的断裂,就会导致危机蔓延至其他产业。近年来,国内各区域产业结构的过分相似,商品严重过剩,必然导致产业结构调整,因此政府倡导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政策,金融危机促使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从政府主导型转变为企业自主型的调整。在经济结构升级调整中,必然逐渐减少产业链中低附加值产品生产,产业震荡的联动效应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闫建勍.刍议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商业时代.2009.11.

[2]宋博.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研究.中国商界.2008.4.

[3]张明.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国际经济评论.200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