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对外贸易

【摘 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使国际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从而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冲击与影响日趋加剧,受其影响,我国未来数年内外部需求增长将明显下降,并导致工业增速相应放慢。对于外贸依存度高的中国来说,我们必须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具有清醒认识,并做好充分准备,如何认清当前国际经济大局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是摆在我们前面的当务之急。本文就金融危机对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应采取措施进行防范以及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发展贸易。并且坚信在中国政府的带动下,我们一定可以战胜这场危机。

【关键词】金融危机;对外贸易;反倾销;贸易保护措施;积极因素

1 金融危机的产生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一般认为本次金融危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次贷危机发生的条件,就是信贷环境的改变,特别是房价停止上涨或下降。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次级按揭贷款人的资信状况本来就比较差,或是缺乏足够的收入证明,或是还存在其他的负债,因此,还不起房贷、或违约是很容易发生的事情。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现在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金融风暴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全球股市大跌,银行业负债、倒闭,纸币贬值,价值缩水,随后是企业倒闭,大量裁员。无论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还是后来的迪拜危机,今天的希腊危机、欧洲债务危机,追根溯源其实都是“债务危机”。在金融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债务危机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的“震源”所在。

目前这场危机已成为欧元区成立以来,欧元和欧元经济体面临的一场最大挑战。但是更大的危险正在逼近,除了希腊,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些国家都赤字高企,约占各自GDP的10%,这些国家都存在信贷飞涨、杠杆率过高、房地产泡沫等问题。

2 危机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

2006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1760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出口9690.7亿美元,增长27.2%;进口7916.1亿美元,增长20%。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下,出口增速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增速则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进口与出口增速的差距较上年缩小。但因出口增长依然快于进口,加之以往进出口基数差距较大,2006年外贸顺差依然创下1774.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74%。

2007年,中国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比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在国家外贸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加快和美国市场需求增长放缓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出口增速从8月份开始逐步回落,由7月份的34.2%回落到12月份的21.7%;第四季度出口增长22.2%,低于前三季度4.9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6.7个百分点。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特别是第四季度受能源资源产品进口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影响,进口增长明显加快,增速达25.4%,高于前三季度6.3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10个百分点。由于出口增速回落,进口增速上升,顺差增长明显放缓。全年顺差2622亿美元,增长47.7%,比上年回落26.3个百分点。特别是下半年顺差增速逐月回落,从6月份的86.7回落到12月份的8%。

3 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不利影响

3.1 金融危机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贸易保护主义不会主导世界经济,但贸易政策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美国虽然一直提倡自由贸易,但当其利益受损时,往往就会违反自由贸易的规则,以维护经济安全为由,以“公平贸易”代替“自由贸易”,对发展中国家利益造成严重损害。近年来,我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增长前景担忧,企业销售下降、利润下降、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美国对华反倾销、技术性、标准性、绿色的贸易保护手段会更加频繁出现。

3.2 从外部需求角度来说,中国出口面临的形势更加恶化

根据以往贸易经验,美国消费下滑1个百分点,我国对美国的出口就会下降5-6个百分点;如果美国消费下降3个百分点,经济步入衰退,我们对美的出口将会出现明显的下滑。随着美国外部需求的减少,我国出口多年来的高涨势头可能会终结。金融危机引发美国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指数不断下降,失业率上升,消费能力迅速萎缩,据统计,美国2007年1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曾经下降到76.1,创下自199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07年美国平均失业率达到4.6%,2008年3月达到5.1%,是2005年以来的最高点。美国是我国的第一出口大国,美国的经济萧条直接导致了我国出口的大幅减少。

4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有利因素

4.1 中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综合配套能力和劳动力比较优势仍较明显。特别是近年来企业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积极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产品,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4.2 在国际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中国出口的产品仍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国际市场需求减弱,首先将影响高档产品的需求,而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属于中低档,大部分产品是日用消费品,在质量、价格、性能等方面优势相当明显。在消费者收入预期不稳的情况下,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可能还会增加,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还是一个机遇。

4.3 出口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能力不断增强

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20%左右,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下调。今年以来,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出口仍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充分说明了中国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明显增强。

4.4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还有很大潜力

随着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深入实施,近几年,中国对巴西、印度等发展中新兴市场的出口持续较快增长,但对这些国家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还不高,进一步开拓市场还有潜力。

5 应对金融危机消极影响的建议措施

5.1 适度降低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

近年来,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在逐年上升,2008年,我国的贸易依存度高达70%,远远高于美国的22%和日本的27.7%。过高的贸易依存度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风险很大,一旦国际市场环境恶化,本国经济将会受到剧烈冲击。

5.2 加强与世界其他各国的联系,拓展更多的客户

只有合作才能供赢,只有合作才能前进,增进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友谊,更好的合作和发展有利于推进各国和地区对纺织业的重视。在以欧盟、美国、日本等地区为主的客户群基础上开发其他国家的客户群体,从而增加与其他国家的联系,降低因为金融危机而产生风险,使得风险转移。与客户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保证相互之间业务正常进行的决定性因素。

[责任编辑:陈双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