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喜欢的人,干爱做的事

人这一辈子做好两件事就行了:爱喜欢的人,干爱做的事

现在的陈薇喜欢梳利落的短发,穿笔挺的西装,给人一种硬朗的军人形象;但如果时光倒退二十年,没人会认为当年那个大大咧咧的清华学生会是现在的她。当年的她当过清华咖啡厅的第一位女服务员,摆过地摊,搞过舞会;她甚至被同学们认为是最不适合从事科研工作的人。但也正是她,二十年如一日地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献身于医学科研工作,将自己的工作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年轻时,做对两件事

陈薇说,回头看有两件事对她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一件是她在火车上遇见了一个年龄比她大12岁的男人,这个男人后来成了她的丈夫。

1989年4月的一天,正在清华读硕士的23岁的陈薇在去泰山旅游的火车上遇见了麻一铭——35岁的青岛某葡萄酒厂的办公室主任。为了能够和陈薇在一起,麻一铭毅然辞去了待遇优厚的职务,只身来到北京,而这时,迎接九十年代到来的钟声,才刚刚敲响。

刚到北京时,他们在石景山租了一间只有十来平米的平房,一张沙发和一个煤油炉是他们当时全部的家当。物质的匮乏并没有阻碍他们爱情的发展,当他们的恋爱遭到方方面面的反对时,相恋的两人共同承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十几年过去了,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正确的。陈薇觉得现在很幸福,她说这就是缘分。

另一件是1991年也就是陈薇研究生毕业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陈薇的老师要她去军事医学科学院买一种实验试剂,没想到此行使她踏上了军旅生涯,改变了她一生的轨迹。据说陈薇做出这个选择,麻一铭从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认为军队单纯的环境和严肃的治学气氛更适合陈薇的发展。此前她已经和深圳的一家著名企业签了合同,公司的领导层对她都青睐有加,最后还是由她的研究生导师出面才“摆平”了这家用人单位。如果不是那次去军事医学科学院,今天的陈薇一定是另一个样子。

抗非典,她向胡主席汇报

2003年SARS疫情肆虐,对ω干扰素——原先是计划对付丙肝病毒的药物研究,已进行了三年多的陈薇,敏锐地感到它对冠状病毒也会同样有效。最后实验证明了陈薇的预想:ω干扰素对SARS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抗病毒多肽类物质,在细胞中可以阻断病毒的复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SARS病毒对人体的侵害。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陈薇带领“重组人ω干扰素”课题组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与“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进行非典病毒的体外细胞试验,构建新的动物实验模型。为了与SARS抢时间、争速度,陈薇和同事们在安全三级负压实验室进行动物实验,常常一呆就是八九个小时,这期间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还要身穿三层防护服。在实验最关键的时候,陈薇和组员们在实验室48小时没有合眼,终于得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结果:由于干扰素的保护,细胞在“非典”病毒的攻击下安然无恙。

当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军事医学科学院时,陈薇向胡总书记做了详细汇报。胡总书记问她,“这个药什么时候普通老百姓能用上”,她坚定地表示:全力以赴,争取早日通过评审。

很快,“重组人ω干扰素”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获准进入临床运用。“重组人ω干扰素”喷鼻剂的日产量由最初的几百支很快增加到两万支,陈薇亲自将两千多支喷鼻剂及时送到小汤山医院。此后,全国6省市自治区、十多家医院的1.3万名医护人员使用“重组人ω干扰素”喷鼻剂,无一例感染。

为了表彰她在抗击SARS的关键时刻起到的重要作用,陈薇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和“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

首席专家身后的“麻政委”

作为一名只有38岁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目前陈薇领导着一个由42人组成的平均年龄不到31岁的团队,她的主要任务是生物反恐疫苗的研制,她已是我国这一领域的首席专家。

“9·11”之后,国际社会加大了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陈薇的位置就更使人关注。针对可能发生炭疽白色粉末的威胁,陈薇已在大家的大力配合下,在炭疽疫苗的研制上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尽管陈薇工作起来有一股拼命劲儿,但她不认为自己是女强人。她说一个人如果在家庭情感上是失败者,即使事业再成功也不能算是成功。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这句话反过来用在陈薇的身上也同样适合。陈薇与麻一铭这对夫妻档在外人看来是:陈薇风风火火地冲杀在前,后面麻一铭断后料理着大大小小的琐事。

在应用分子生物研究室,麻一铭已被陈薇的同事们戏称为“政委”。而这个“政委”职责是:在陈薇和她的团队加班的时候,有时需要加餐或买东西,只要陈薇一个电话,麻一铭便会赶紧出去采购;陈薇没有时间参加的外事活动,就由麻一铭代表;陈薇出去办事,麻一铭就是兼职司机。另一个方面,从经验和阅历上讲,麻一铭也是陈薇的好顾问。

陈薇认为今天的成功得益于自己的性格——乐观、积极、快人快语、风风火火。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时,她当过记者,编过《研究生通讯》刊物,当过学生咖啡厅的女服务员,摆过地摊,还在清华搞过舞会,由于清华的女生少,她就跑到别的学校去拉。毕业的时候,同学们都说她这个最不适合做研究的人进了研究所。

32岁时,陈薇有了可爱的儿子。在对待儿子的教育问题上,陈薇有着与其他父母相比少有的宽松。她说在她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几乎没有给过她什么压力,她是在一个宽松自由的气氛中长大的,所以,她也会把这种传统传给她的儿子。

现在儿子5岁了,她没有像很多家长那样强迫孩子学这学那,她说,最重要的是让他快乐。由于工作的原因,陈薇不能像别的母亲那样总和孩子在一起,但她认为这样对男孩子成长有好处,他会更独立、更坚强。她希望儿子这辈子做好两件事情就行了:第一,娶一个自己爱的女人;第二,干自己喜欢干的事。

从陈薇的家到单位只有几十米的距离,而且是在军队大院里。她现在住的房子是由原来的宾馆改的,五十来平方米的面积,卧室搭着上下铺;到周末的时候,家里会来很多人,把这小小的空间挤得满满的。

陈薇说,她喜欢人多,喜欢热闹的气氛,亲情是让她能体会到的最幸福的事。

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之陈薇评审会评语:

陈薇长期从事微生物流行病学的研究,尤其在生物安全、生物防御、生物反恐等方面业绩显著,出色完成了抗震救灾、奥运安保等应急任务,并成功研制我军20年以来批准人体研究的第一个基因工程炭疽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