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药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我国医药物流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在不断地调整进步,但从我国医药物流的发展来看,整体上还比较落后,存在较多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表现及成因的分析找出改进的方向,有的放矢。

关键词:医药物流;物流企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1 医药物流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医药市场开放较晚。加之对医药产品生产流通控制严格,使我国的医药物流处在缓慢发展阶段,还不能满足现代医药市场药品流通的需要。

1.1 医药物流服务能力差

我国医药市场开放较比其它产品市场要晚,发展较慢,我国医药物流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环节多,费用高,效益差。医药物流公司布局分散,大部分公司达不到经营规模,设施落后,效率低下,服务内容和形式过于简单。物流作业以人工作业为主,装备的自动化、机械化水平较低。费用高是我国医药物流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国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目前物流费用占医药工业企业的30%—40%。

1.2 政策和标准不到位

对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审核制度仍不明确。政府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没有一个新的评估体系,而原有的GSP只是适合医药经营企业。对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GSP的很多内容都不再适用。

没有出台统一的药品编码、企业编码等医药行业编码标准。各领域制订自己的物流编码,其结果是编码只能在各自的系统内使用,相互之间不能兼容,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势必会造成信息处理和流通效率低下。因此妨碍了系统物流管理的有效实施。物流标准的不统一成为制约我国医药物流向规范化、高效化并与国际接轨的一大障碍。

1.3 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基础网络建设及应用软件系统建设阶段,我国医药流通信息管理水平还比较滞后,大多数物流企业只局限掌握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没有与客户建立信息平台共享系统。同时,药品条码尚未标准化管理和物流作业的自动化水平较低,还没有或根本没有能力全面展开物流信息处理、库存管理、流通加工、物流成本控制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增值服务,很多资源没有充分利用,造成严重浪费。

1.4 利用第三方物流不够

目前,大多数企业以自办物流模式为主,提供的物流服务仍然是以运输和仓储为主,仓储设施以企业自有为主。自营部分运输业务,运输服务外包比重较小。企业自办物流费用支出大,成本高,效益低,虽有企业已经意识到联合组建物流公司或利用第三方物流,但意识不强。第三方物流能力的不足表现在; (1)配送网络单一,没有从第三方物流系统规划配送网络的角度设计。 (2)信息化能力低下,许多企业还没有能力利用信息化来提高效率。 (3)医药物流企业采用的是仓库、车辆和人员的堆积方式,当面对更大的商品吞吐,效率、速度、准确与成本等因素对发展造成影响。

药品生产或经营企业自建医药物流体系并不具有规模优势,同时由于供应链中多种企业复杂的竞争关系也不具有激励其他药品生产或经营企业的委托物流配送的积极性。而第三方物流,前提是既不生产也不经营药品,所以一开始就能够保证“清白之身”,有了公信度,才能发挥公用性,才能形成规模效益并发挥其专业性。

2 建立医药物流体系应采取的对策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强调“医药行业要实行医药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推动医药物流发展”;“新医改”中明确规定:“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体系。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从以上政策可见,政府的宏观之手已经开始推动医药产业物流的发展,这无疑为医药经营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建立医药现代物流将成为未来医药经营企业发展的目标。

2,1 加快医药物流现代化建设

政府或物流企业。加快对医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组建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专业物流企业,满足快速发展的医药市场需要。随着IT业的迅速发展和网络技术成熟与普及,建立现代物流系统的条件已具备。政府应多渠道调动各方面资金,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构建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尽快实现企业间的互联互通。同时,推进医药物流标准化建设。一是组织有关单位尽快制定和出台统一的药品编码体系。药品分类代码系统的建立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技术工作,涉及医学、药学、分类学、代码学、统计学、商品学等学科,建议由国家标准委员会牵头,协调各有关部委及单位,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学会等组成专家委员会,广泛征求医药企业和医药行业协会的意见,加快制定和出台统一的药品编码体系。二是加快推进药品容器标准、药品包装标准和药品信息化标准的规范。为“新医改”提出的实现统一配送,连锁经营创造条件。医药企业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改造优化业务流程,实现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各分公司之间的内部联网,应用仓储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与公司资源计划系统的连接。建立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与上、下游客户之间的信息联系,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将成为医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2.2 加强政策引导,建立缩短医药商品供应链等鼓励医药物流发展的政策

出台鼓励医药产品从批发多级分销向实行总代理、总经销制形式发展的政策和药品生产企业直接将药品销售给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以缩短供应链扶持医药物流发展的政策。鼓励少数医药批发企业实力不断强大,逐步成为区域内的行业龙头,市场覆盖率程度越来越高,产品服务形成区域化优势,为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产品周转频次,促使药品生产企业的市场策略逐渐从在将自身产品分销若干批发企业的做法中逐步转向寻找区域内实力物流企业作为产品的区域物流代理的方式来实现,并使这种方式逐步成为重点产品的主要流通渠道。

2.3 建立高标准准入制度,对过散的医药物流投资进行有效整合

鼓励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根据国家实行的医药采购集中招投标的政策,其结果必然是医药采购电子商务化。国家在这方面政策导向应在进行药品招标采购时。一并进行物流配送的招标,这样可以促使医药物流企业更加注重物流运作能力上,而非硬件及规模上。另外,建立高标准的医药物流企业准入制度。对医药物流公司提出资质的要求,包括: (1)GSP认证,但应该比GSP认证的要求还高; (2)企业要求有相当的规模,并且有与医药采购招标电子商务平台直接联网的信息平台; (3)要有优质的药品仓库和强大及时的配送能力。严格考核医药物流企业的资质,尤其是从其他行业转变而来的医药第三方物流的运作资质,这是专业化的前提和保障。

2.4 医药批发企业应积极转型并加强信息化建设

我国医药流通领域的发展趋势就是提高市场集中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流通效率、缩短药品供应链以降低药品价格。医药批发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医药流通领域的发展格局和现代信息技术对医药流通领域的影响。积极向医药物流企业转型,逐渐从单独的药品批发业务、药品经营与医药物流兼营向专业化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业务过渡。同时必须大力推进网络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订单管理系统、运输控制系统、条形码和无线电设备的自动化运作设施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库存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订单处理等的自动化水平。

2.5 利用第三方物流

制药企业和零售企业自建物流虽然均可自行承担起物流配送的任务,但是这需要企业具有较强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做支持,而对于大多数的企业来说,并不具备这个条件。同时,企业若在物流建设上投入过多,也会影响其发展各自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往往将导致企业丧失市场。因此,对大多数制药企业和零售企业来说,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第三方”提供的物流服务。医药生产企业、中间商或零售商将其物流业务委托于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方式,可以降低物流成本,集中精力专心搞好本业,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也有利于物流设施的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实行规模化经营,提高规模效益。国内传统的仓储和运输企业必须加快向第三方物流转变的步伐,将传统物流业务整合、提高,建立新的商业模式,同时利用自己的地缘优势、公关优势。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物流管理中。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现有大型医药物流公司有必要向第三方物流扩展,而众多的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应集中力量做好销售和服务,把物流配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从而取得更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国民,医药电子商务何时走上阳光大道[N].经济日报,2005-07-22(10)

[2]徐应云。医药物流积弊与对策大起底[N].医药经济报,2006-10-18(3).

[3]宋远方,宋华.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266.

[4]肖增敏.医药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发展对策分析[J].物流科技,2006(1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