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学生德育教育中职业精神的培养

【摘要】高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德育工作,只有德育工作做好了,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而整体提升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医学职业精神是医学生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检验医学人才合格与否的重要指标。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国家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摇篮”,对医学生职业人格、道德及价值观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责任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体系,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在常规的德育教育基础上,要紧跟时代步伐,不仅要加强德育教育,更要将传统德育教育与职业精神教育相结合。将德育教育、职业精神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始终,努力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开创“三全育人”的新局面。

【关键词】职业精神 德育 医学生

一、引言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从上述习总书记的讲话不难看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德育教育工作,只有德育工作做好了,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而整体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在常规的德育教育基础上,要紧跟时代步伐,不仅要加强德育教育,更要将传统德育教育与职业精神教育相结合。

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愈演愈烈,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59.79%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语言暴力,13.07%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身体伤害。在这些暴力傷医事件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这不仅是医疗体制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也让我们思考医生职业精神的问题,强化职业精神培养在医患矛盾日益尖锐的当下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己进入关键时期,加强德育教育中的职业精神培养,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二、德育、职业精神的概述

(一)德育狭义和广义概念

关于德育的概念我们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进行阐述,狭义的德育即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概念与伦理学体系中的德育概念不同,教育学上的德育,则是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它的范围很广,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二)职业精神与医学职业精神定义

职业精神是职业工作者基于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自觉塑造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有许多相通之处,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竟争日益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大力提倡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医学职业精神是从医者在学习和实践中创立和发展并为社会所认可和推崇的一系列职业信念、价值取向及职业准则的总和,是医学生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检验医学人才合格与否的重要指标。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国家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摇篮”,对医学生职业人格、道德及价值观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责任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体系,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医学院校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在德育教育中渗透职业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传统的德育教育己不能满足医学院校的教育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职业精神教育是适应对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精神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基本素质要求,可以促进发展医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医学工作不同于其他职业,医学生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后备力量,担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要对人的生命负责,职业精神更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到未来医疗行业的行风建设水平。

(2)医学生对学医心态参差不齐,掺杂许多社会不良因素,价值取向偏离,道德人格功利化,职业精神亟待加强。同时,由于医疗系统非职业性的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使医学丧失了公众的信赖,同样对治疗效果也产生不利影响,只有通过有效的教育干预去增强职业精神才能解决在现行医学实践中存在的矛盾及困境。

(3)职业精神教育可以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医学生针对自身在医患关系的主导地位认识不清,理解不足,不能有效主动的缓解医患关系,导致医患关系持续恶化。大多数医疗事故的发生并不是医生技术水平低下,主要是他们的责任心和工作态度问题。因此,在学校期间应该加强职业精神教育,这对他们以后在临床工作中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4)职业精神培养是医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手段,是医学生人生职业规划的重要一环。医师成长的道路并不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线性运动,而是一个包含了一系列循环往复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医师不断加深对医学的总体感觉,获得对医学艺术目标的理解。职业精神为医学生提供了一个连续性的线索,提醒他们贯穿始终的基本目标,从而帮助他们能将所碰到的各种理论、实践、环境、教与学等独立的方面串联到一起,进而确定正确的职业立场。

(二)目前医学院校德育的现状及困境

(1)对医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不足,医学教育往往注重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而经常忽视其德育教育,尤其缺乏对其进行职业精神教育。虽然在各级各类临床考核过程中,也会涉及医德医风相关内容的评价,但只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促进其职业精神的培养。

(2)现有医德教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传统医德精神无法得到有效体现。医德教育缺乏“灵魂”的问题较为普遍,在医学院的医德教育中,主要提倡的是对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要求从事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人员任劳任怨、不计名利、不求索取等等,这些以往传统医德教育中的必然要求,在医学生眼里都成为了空洞的口号,使得医德教育流于形式。有相当多的医学生认为传统医德可敬不可学,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较大,以患者地位、权势及与自己的亲疏程度来决定服务态度,甚至收红包、拿回扣,对医学生的医德观念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3)医学院校依然沿用原有的统编德育课程,无法体现医学生德育的侧重点。德育课程设置与其他非医学类课程差异化不大,教材陈旧,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4)由于医学的分段式教育,导致德育教育不系统,缺乏有效责任落实。由于医学的本科教育,8年制教育、硕士以及博士教育的学制不同,学生经历不同的教师及学生管理人员,不能成系统的进行德育教育,无法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跟踪,屡次出现医学生情感问题、工作态度失衡问题等。

四、建议采取的措施

(1)将传统医德教育与职业精神教育相结合,建立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德育课程体系及标准的评价体系。在大力宣扬孙思邈的精诚精神、白求恩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南丁格尔的爱岗敬业精神的同时,注重与社会所倡导的职业精神相结合,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其职业精神与个人价值相统一。同时,医学院校应逐步建立适合医学生的系统的德育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尤其须增加职业精神培养方面的内容。国外在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方面,通过设置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及对职业精神进行有效评价等途径来培养,对我国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有着有益的启示。在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可以将德育教育、职业精神教育贯穿其中。例如,在讲人体解剖学时,可以宣传遗体捐献的崇高行为,教育学生尊重尸体标本;在做动物实验时,培养学生对实验动物的仁爱之心;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关爱病人、钻研医术的职业精神。此外,建立专门的德育教育機构,做到责任清晰。配备专门的德育教育人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建立指导教师、教研室、班主任的成体系机制,这些也都是加强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必要手段。

(2)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措施。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分阶段进行,例如,在每年9月新生入学时,可以组织开展为期一周的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安排有针对性的相关专题讲座对入学新生进行入学前培训。其中《医德医风教育》不失为我们入学教育的一个经典课程,通过该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当前的医疗现状,做好入学第一课的教育。同时,也从各个案例中反思自己的行为,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敲响警钟。此外,对于即将进入临床工作的医学生,宣誓仪式对于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具有很好的导航性作用,有助于医学生对自己的医学生涯有更清晰、更正确的认识,有利于培养他们勇于担负起医者的神圣职责。另外,对于已经进入临床工作的医学生,开展“患者角色体验活动”,通过换位体验,切身体会患者就医的心情和需求,可以使每一位医学生进一步理解并体谅患者,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从而提升其职业精神素养。

(3)完善教育方法和手段,激发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本学科教学实际,通过举办座谈会、医学人文讲座等方式,丰富职业精神培养手段。开设医学人文讲座可以说是比较有针对性的职业精神培养途径。通过演讲人的切身感受、感悟及分享,达到洗涤学生心灵的目的。这些讲座可以包括《医患沟通技巧》、《医疗纠纷和医患关系》等等。其次,开展医德相关的主题班会,对于医学生而言,校级的医德医风讲评大会或者班级的医德相关主题班会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培养的有效办法。另外,以学生会、党支部为平台,组织开展相关主题活动。例如医德医风主题演讲赛、辩论赛、知识竞赛、小品大赛等,通过这些有意义的学生活动达到树立正确职业精神的目的。同时,也可以结合学院实际条件,与相关部门、企业合作,尝试建立校外德育课教学实训基地,通过参观、访问及实践等方式,提升德育教育效果及职业精神培育水平。

(4)开展社会实践(义诊)活动,体验老少边穷地区医疗现状,增加使命感及责任感。义诊活动对于医学生而言可谓是最常见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义诊活动,不仅得到医疗技能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同时,通过与病患更深层次的接触,更加能够感受患者从医的艰难及复杂心情,更好地理解病患的心理需求。这类义诊活动可以是到社区中进行、也可以深入到具体单位,亦或者利用寒、暑假时间有组织、有目的地深入到西部或贫困地区,让医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当前的医疗环境与形势。

(5)营造具有医学职业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及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发扬优秀教师及校友的道德表率作用。从校园的规章制度体现对职业精神的规范化,依托校园网络,正确引导,营造职业精神氛围。同时,可以在校园、教室张贴职业精神教育宣传画、格言,树立相关名医塑像。此外,道德楷模的感化作用也是职业精神教育的关键。与校内外著名校友联谊,建立思创导师队伍,通过身边校友的榜样示范作用,可以使医学生对职业精神从认知到理解有近身的感悟。

五、小结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医学生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那一刻,他们就肩负着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的重任。我们应将德育教育、职业精神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始终,努力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开创“三全育人”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忠平,张纪仁.现代德育原理新论[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2]郑寒星,时立.“暴力伤医”视野下医学生医德教育提高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

[3]刘惠军,唐健,陆于宏.医学职业精神培育[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

[4]赵阳,李新,张潇等.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5]潘红霞.从培养学生职业精神谈德育教学改革[J].质量管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