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独立院校体育保健课程实施运动处方的教学研究

摘要:根据医学类独立院校体育保健课现状,参加体育保健课学生的特点,为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探索采用运动处方实施体育保健课的教学。运用运动处方进行体育保健课的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进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关键词:体育保健课;运动处方;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2-0155-02

近年来,大学生运动事故频出,相关报道频繁出现于媒体之上,大学生被标上了运动能力差、身体素质差的标签,进而大学体育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就包括专门为体弱及残疾学生开设的保健课。体育保健课教学是为身体比较弱,有某种临时性(永久性)疾病或身体某部分器官有缺陷的学生而开设的,这部分学生无法参与正常的体育课程学习和其他体育活动(如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此类课程开设目的在于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是进行体育康复和医疗的手段。而医学类的学校,其培养的学生担任着未来治病救人的重则,所以此类学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医学类学校体育保健课程的开设及发展值得探讨。运动处方是根据被处方者的身体、心理、体育爱好等情况制定合理运动处方(其中包括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等),按照运动处方进行锻炼,既可以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又具有针对性及科学性,进而帮助人们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结合体育保健课及运动处方二者的特点可以发现,运动处方教学模式适用于体育保健课程,本文将就体育保健课程实施运动处方教学这一模式进行探讨。

1医学类独立院校体育保健课学生概况(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为例)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3年迁址连云港办学,现有四届在校学生共5000多人,學院对大一、大二两届学生开设体育课程,其中包括体育保健课,康达学院体育保健课现共有学生55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30人。学生身体情况为:

(1)膝关节方面(半月板损伤、韧带重建、积水等)9人,占总人数的16.4%;

(2)腰部损伤方面(腰椎间盘突出、腰椎侧弯等)6人,占总数的10.9%

(3)下肢损伤方面(肌肉筋膜炎、胫骨近端肿瘤等)7人,占总数12.7%

(4)骨折(胫腓骨骨折、腰椎骨折、舟骨骨折等)7人,占总数12.7%

(5)气管问题(慢性支气管炎、低通气综合症)、残疾(身体二度残疾)、心脏(心脏病、心功能不全)、髋关节(关节脱位)、脊柱(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气胸,各2人,分别占总数4%。

(6)甲亢(重度甲亢、心动过速、心率不齐)、高血压,各3人,分别占总数5.5%

(7)“其他”类别,共8位学生。是已参加体育课程的学生在教学期间突发肢体损伤或身体问题无法继续进行体育课程学习进而转入保健班学习。

康达学院体育保健课学生皆是因为无法参与正常的体育课程学习及体育活动而参与体育保健课课程的学习,学生中多以肢体方面问题为主,为运动处方的制定及发放提供了现实依据。

2体育保健课现状

2.1体育保健课开设的对象:

体育保健课教学是为身体比较弱,有某种临时性(永久性)疾病或身体某部分器官有缺陷的学生而开设的,这部分学生无法参与正常的体育课程学习和其他体育活动(如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此类课程开设目的在于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是进行体育康复和医疗的手段。参加保健课的学生须经过正规医疗机构医生确认不能正常参加体育课程学习,并提供相关证明,由本人向体育部提出申请,经体育部和学生工作办公室批准。已参加正常体育课程学习的学生,如出现特殊情况需转入保健班继续学习,要求相同。

2.2体育保健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

体育保健课的教学内容多为身体保健相关内容,课堂上以讲授法为主,辅以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但由于课上讲授内容统一、固定,不能针对具体学生解决具体问题,所以学生积极性较低,课上讨论氛围较差。

2.3体育保健课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2.3.1教学内容固定,缺乏针对性。保健班学生身体情况各有不同,但授课内容固定,讲课模式单一,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兴趣度低,教学效果差。

2.3.2专业教师缺乏。担任保健课的教师皆由体育教师兼任,在保健康复方面知识较为薄弱,多为照本宣科,且授课形式与普通体育理论讲授课相似,缺乏对保健课学生此类特殊群体的研究。

2.3.3对保健课学生的考核相对宽松。体育保健课的学生由于无法参加正常的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所以在身体素质方面,教师提出的要求低,容易完成。仅对出席率,课上表现等方面有一定要求,且要求较低,所以造成保健班学生缺乏良好的改善自身状况的锻炼方法、锻炼手段,无法养成终身体育这一良好的锻炼习惯,不利于自身健康发展。

3運动处方在体育保健课中的运用

3.1运动处方的概念。

对以健身或康复为目的的体育锻炼者以体检资料(心肺功能为主)为基础,,结合个人的特点,以处方的形式,制定运动的形式、频率、强度、时间、进度,达到更为有效的运动效果[1]

3.2运动处方教学的内容。

运动处方的教学的内容包括:运动目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频率、持续时间、注意事项6个要素。

3.2.1根据目的可以分为四类:健身性运动处方、治疗性运动处方、康复性运动处方、竞技训练运动处方。

3.2.2运动项目分为三类:有氧耐力运动项目。如步行、慢跑、登山、游泳、跳绳等;伸展运动及健身操。如广播体操、武术、健身迪斯科、医疗体操等;力量性锻炼。如引体向上、俯卧撑、杠铃、哑铃、力量训练器等。

3.2.3运动强度:是衡量运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运动处方定量化和科学性的核心问题,常用心理来确定和控制运动强度。适宜运动强度范围可用靶心率来控制,以本人最高心率70%~80%的强度作为标准。

3.2.4运动频率、持续时间:每周锻炼3~4次,每次20~60min是最适宜的频度及时间标准,但根据运动目的的不同运动频率及运动时间应相应有所调整.

3.3运动处方教学的组织形式:

由于体育保健课上的学生身体情况各有不同,个体差异性大,所以教学组织形式将统一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者相结合,其中集体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以统一教学为主要的组织形式,小范围的相似身体情况或单人情况分析应以分组教学或个别指导为主要形式。

3.4运动处方教学的制定与实施:

健康诊断(身体各方面生理指标测试)→体力测定(身体运动能力测试)→确定锻炼目标(根据个人需要确立客观的训练目标)→选择运动项目(根据上述情况选擇合适的运动项目)→制定运动处方(科学制定运动方案)→实施锻炼(按照处方分步实施,及时小结整改)

3.5运动处方教学的评价:

体育保健课学生成绩评定标准的制定,是规范体育保健课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纠正学生错误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的需要,其评定方法需要区别于一般体育课,评定内容要充分体现体育保健课的目标及成绩的合理评价,包括:

(1)学习态度(占总成绩20%):出勤率、参与体育保健课的积极程度、教师布置课后锻炼任务的完成情况;

(2)体育保健相关知识,运动康复理论的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20%);

(3)健康状况(占总成绩的20%):学生通过保健课的运动处方教学,身体形态的改善情况,身体健康指标的恢复情况;

(4)体育意识(占总成绩的10%):课后运动处方的实施情况和对体育的关心程度;

3.6运动处方教学的建议: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目前仍处于探索当中,其教学经验较少,建议学校注重对保健课任课教师的业务培训,增强保健课教师的水平,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加强与校医院医生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加科学有效的运动处方,同时加强与学院康复专业的沟通交流,借用康复专业功能恢复器械,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4结论

4.1体育保健课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体育意识,转变旧的健康观念,增强保健能力,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

4.2保健课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使教师能够加深对学生身体各方面情况的了解,进而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合理性,适当调节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帮助保健班体弱、病残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恢复身体机能,让学生们有目的的進行学习和锻炼,教师有目的的给予辅助,达到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和锻炼目标三者的一致。

参考文献

[1]陈栋,曾玉榕.关于运动处方的起源及发展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2.

[2]苏海滨.内蒙古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的现状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

[3]刘惠莲.影响高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的原因及其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