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就业指导模式探索

摘要:如今國内经济发展态势注重的是知识与科技,青年大学生要抵抗就业压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升是根本,是响应当前时势发展的大需求。另外,迫于当下严酷的就业形势,应当将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首要的未来职业生涯个人能力进行培养,才是当前高校教育的正确选择与改革。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核心培养;就业指导模式;探索研究

一、构建创新创业为重心的就业指导教育模式的重要意义

第一,培养与提高高校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对于祖国建设发展成新型国家倍有助益,创新是国家得以蓬勃发展与快速进步的永动力。综合国力提高的首要条件便是各个领域的尖端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最大基地,必须狠抓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最终以人才之力推进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

第二,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提高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及其综合素质,并可端正大部分高校生的就业观。不少实践教学例子证明,许多大学生在深入了解创新创业后,有了新的见解与认知,增强了他们的实践积极性,就业范围扩大化,不少高校生的就业压迫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第三,培养与提高高校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可有效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在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当下,高校生都是在海量知识资讯围绕下成长起来的,因此他们好奇心也异于常人,促使他们形成大胆尝新的个性特点。大学生都是时代新青年,自我意识浓烈,创新创业的欲望日益剧增,并伺机而发,需要在科学的指引与鼓励下获得自我发展以及实现自我管理,培养高校生创新创业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可大力提升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高校现存的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分析

运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现存状况进行调查,为此我选择国内某高校作校内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问卷发出606份,共收回600份,经过审核筛选后,获得有效信息问卷共55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男生占320人,女生占230人,占比分别58.19%、41.82%。此次调查,年级占比分别为:大一新生为24.3%、大二为24.9%、大三为25.3%、大四准毕业生为25.5%。

1.大学生创新创业兴趣

通过调查得知,高校大学生很希望能够参加学校或社会举办的各类创新创业类活动,并表示十分感兴趣,同时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能够亲身参加。大学四个年级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度分别是72%、75.7%、55.3%、40.82%,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的数据,不难发现,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度从大三年级开始下滑,其与大学生活周期有一定的联系,其大二学生是此次调查中对其兴趣最浓的对象,其经过大一的大学生活,对学校与生活有了一定的熟悉,并在学习中逐渐接受与之相关的活动,且在其中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因此大二的学生在对创新创业类活动的参与度与兴趣都显得尤为突出,对于相应创新能力的自我评价,学生中仅有38.3%表示满意,更多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满意,换个角度去分析,其因大学生对于自我能力产生的怀疑,间接造成了创新创业的兴趣下滑。

2.参与活动出发点分析

在大学生中有35%的学生认为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是提升自我能力;21%的学生则觉得是积累社会经验的绝好途径;19%的学生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有经济收益;17%则是为了其兴趣,激发自我创新力;剩下的8%则觉得这能够帮助解决就业问题;因此能够看出,大学生面对此类活动的出发点都是以提升自我为根本,并从中学习与掌握一定的知识,为未来的社会之旅增加筹码。

3.大学生实际参与活动情况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其中大一新生133份调查问卷中仅有24份18%的同学有参加过类似创新创业的活动,因此可以说明,虽然大一新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很浓厚,但实际参加过活动的人员比例较低;大二的137份问卷调查则显示有49份35.77%的学生参与过类似活动;大三的139份问卷中59份42.45%为参与过此类活动,大四参加的人数则为48.23%。通过调查问卷获得的信息可以很清楚的获知,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活动随着年纪的增长有明显增加,对于参加的类型,大多数为参加的选修或公选课程,或参加一些类似讲座, 另外就是参与一些校外活动或者兼职;在此次调查问卷中仅有2%的同学参加过创业类比赛获相关评选活动。因此可以很清楚的得知,在大学生日常的校园活动中,创新创业类活动较少,且参与人数依然稀少。

4.现存的创新创业类活动情况分析

经过此次调查,数据显示有96.37%的高校生觉得学校应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日常教学内容进行,对于需要高校选择怎样的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培养,学生则有65%以上的人首推实践活动。另外对于活动的主导者选择上,学校、政府、家庭朋友,分别占65%、22%、13%;对于高校现存的此类活动满意度调查,76%的同学则表示学校给与的实践活动较少;50%的同学觉得学校重视度不够,相应设备与课程不够完善;35%同学觉得学校缺少专业的创新创业导师;30%的同学觉得学校缺乏类似的宣传与引导;20%的同学觉得学校投入的资金匮乏。借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抱有很大的希望。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能够反映出多方面问题,大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对象,其创新创业能力总体较弱,且参与此类活动的人员较少,主观意愿的人数较多,大多数学生都认定学校应该是活动的主要负责者,应担负起相应责任。

二、就业指导模式建设中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1.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结合

在就业指导与未来职业规划课程内容上,增加创新理念培养、创业能力与思维为核心内容的创新创业教学课程。教师与教学内容应当纳为培养学生的中心要素。为此,需要教师将传统观念进行转变,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方法大胆的尝试与改革,打造创新创业的学习氛围,同时增加各类创新创业内容的实践活动与竞赛,并引导学生积极响应与参加,从中获得知识、学习创新理念、对自我未来之路进行合理规划。另外校方积极努力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进行有效结合,形成全新体系,并结合课内、课外资源共同打造。在新教学体系的实践中,应让学生掌握对自我的未来规划,并持积极的态度去完善自我,追求个性化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教学、分组讨论、情境创设等丰富的教学模式,对有创新创业能力与意愿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扶持,分配专业导师进行引导,并对学生在创业中遇到的困难与可预见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予专业人士进行引领与指导。

2.教育環境的适度优化

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日后就业的个人主要综合实力,在校期间就应当将其激发出来,学校应当给予一定的学习氛围,并营造一种创新创业校园文化。为此,高校应从观念教育着手而起,通过实实在在的科普与宣传,端正高校生原有的就业观,利用不断的实践教学拓展他们的就业思路,并且助其树立更具前瞻性的创业观。让学生知道毕业并非只可选择按部就班的朝九晚五,而是可以选择自主性的创新创业,让他们意识到“创业”已然成为时下的主流,不再是不务正业,而是“创业光荣”的择业观。

3.多元化的创新创业第二课堂

(1)开设专业人士专业课堂

将学校的专家资源充分的发挥出来,提升学校创新创业气氛,带领学生共同参加或完成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与项目;挖掘校友资源,将一些成功创业校友带回学校,为学生们进行创业成功实例讲座;聘请知名创业人士、主管出任创业导师或个人职业顾问,为学生进行项目分析与指导。

(2)完善现有体系,开创崭新校园文化

根据各学科的专业特点,举办一些有规模的竞赛,并鼓励学生参加夸领域、夸专业的创新创业竞赛,锻炼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开设相应奖励,并通过竞赛选出一些具有社会意义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借此形成一个良性的校园文化。逐渐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鼓励教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指导,另外增加相应的制度,如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扶持制度,使体系更加完善。

4.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而实践离不开平台 ,平台的搭建可分成校内外两部分。校内平台侧重点可落在第二课堂活动上,倡导高校生参加科研讲座与项目,组织他们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此外,鼓励组织更多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社团或协会,并通过各类组织的号召力,吸引更多的人群进行获得的参与者。而校外平台一般都是一些创业基地、实习基地、实训基地,以社会上的真实实践平台加强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能力。

5.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

许多创新创业课程对于大部分高校教师而言,其就业指导的内容与方向他们都是不甚熟悉的,就连校内的专门负责就业指导的老师也未必精通。因此,深度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专职培训,经常性或定期性组织高校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参与创新创业方面的学习及实践,促使专业与非专业教师增强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就业指导能力,提高他们综合教学素质。

四、就业指导模式建设中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注意事项

1.培养大学生独特的人格魅力

培养大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其有几点优势:其一,能够培养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与持久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保持好奇心,增加锲而不舍的毅力;其二,培养出学生独立思考与实践的能力,使其敢想敢干,勇于创新;其三,培养出大学生独具视角的疑问心态,通过不断的对事物所产生的疑问,从中解决问题,敢于遐想,敢于实践,从质疑中提升创新意识。

2.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对事物的批判思维是创新的获取来源,具有逻辑的批判,能使思维更具独特性,开辟新的途径。批判思维可分成精神与技能两类。批判精神,就是从日常的生活中所形成的对事物的好奇与不解,此种精神是日积月累逐渐培养形成;批判技能,就是对事物产生怀疑后,通过自己感觉的正确路线前行,寻找真理与方法的过程。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需要批判精神,需要对事物保持质疑的态度,需要批判技能去摸索,探索出适合自己的道路或者开创新事物的方法。

结束语

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迫于与严酷的就业态势,逐年增长的求职队伍数量让许多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迫感。对此,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才是目前高校的首要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调查研究与教学实践可知,这是一个有效的措施,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革新,需要做的就是在此基础上,将其优化的更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邱峰.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院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14- 115.

[2]李波,毛宇飞.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探析[J].中国林业教育,2017(3):65- 66.

[3]曾令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7(8):15- 17.

[4]阎芳,王向珩.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有机融合的探索——以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7(2):21- 23.

[5]唐瑶.刍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9):31- 32.

作者简介:

贾静宜(1990年—),女,汉族,陕西蓝田人,陕西工商职业学院,助理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