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家评介(连载)

7. 夸美纽斯

一、生平介绍

夸美纽斯(1592—1670)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其父是捷克兄弟会成员,夸美纽斯的一生也与兄弟会结下了不解之缘。12岁时,父母双亡,夸美纽斯中断了初等教育,后由兄弟会资助接受中等和高等教育。1614年,夸美纽斯担任一所文法学校的教师,开始研究教育问题。1618年,担任兄弟会牧师兼兄弟会学校校长。流亡波兰期间,夸美纽斯继续在兄弟会创办的中学里任教,并探讨教育改革问题,他的几部重要教育著作也相继问世,如《语学入门》《大教学论》《母育学校》。其中的《语学入门》一书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大教学论》的中译本曾于193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4年将其列入《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中。

二、教育思想

在夸美纽斯看来,自然界的万物都在自己合适的时机生长发展。例如,鸟儿在春天繁殖,园丁在春天种植。根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夸美纽斯将人从出生到成年分成四个时期,即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与此相适应,儿童应进入四种学校接受教育,即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文学校和大学。它们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学校制度。这种前后衔接的全民教育体系,是夸美纽斯对世界教育发展的一大贡献。

夸美纽斯认为,所有的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因此儿童应不分贫富、性别,全部入校学习。与此同时,夸美纽斯针对当时学校中个别教学法效果差、效率低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即班级授课制,对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教学内容

夸美纽斯的教育和教学思想是与他的“泛智论”密切相关的。“泛智论”的基本精神就是,所有人都应当通过教育获得广泛的知识,发展智慧。为此,他为学校设计了一套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在母育学校即家庭教育期间,儿童的感官应得到训练,埋下知识的种子,初步认识社会和自然。在国语学校里,儿童应学习读、写、算、测量、绘画、天文、地理、历史、技艺等。国语是国语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在拉丁文学校,学生除了学习传统的“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以外,还增加了自然科学的学习,如物理、人体解剖学、地理等。此外,还开设有伦理学、神学。大学的学习内容更加广博,一般分神学、医学和法学三科,开设的科目非常丰富。

夸美纽斯一方面强调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儿童;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知识的实用性。人生是短暂的,而知识则是无限的;因此,应当学习那些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所帮助的知识,为生活而学习。

四、教科书

夸美纽斯始终注重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他所编写的教科书《语学入门》和《世界图解》流传广泛,影响极大。《世界图解》成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带有插图的儿童教育读物。

夸美纽斯对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批判旧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为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名著《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的诞生。他主张实行全民的普及教育,要求教育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的客观规律。

五、教育方法

夸美纽斯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应遵循的原则,这些原则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至今仍具有现实的意义。

(1)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直观性原则是教学的一条“金科玉律”。教学应当从实际事物的观察开始;在不能进行直接观察的时候,应当使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不过,他有时过分夸大了直观教学的作用。

(2)系统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秩序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教学必须循序渐进,系统进行。

(3)自觉性原则。夸美纽斯反对强迫儿童学习,认为这样做是违反自然的。他主张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地、自觉地进行学习。为此,学校要向学生传授实际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使教学富有吸引力;学校要美化环境,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乐于上学。

(4)巩固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知识的掌握不仅在于领会,而且在于巩固和运用。他要求,首先要理解知识,因为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记忆;其次要反复练习,加深记忆。夸美纽斯反对死记硬背,反对把记忆当作唯一的教学方法。

此外,夸美纽斯还提出教学要量力而行,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作者系本刊编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