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道德信念特点及培养

林崇德等人认为,所谓道德信念,是在儿童已有道德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意识中根深蒂固的,与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密切联系的道德意识的高级形式和高级认知。同时它也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综合表现,它使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出原则性、坚定性和一贯性,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

一、小学生道德信念现状及特点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从小学四年级到小学六年级道德信念各范畴水平随年级的提高而上升。同情心范畴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学会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辨别被同情对象的情况是否真实,并有选择的对被同情对象进行相应的帮助,在这一层面上小学生的同情心趋向于向理性发展。但与此同时,面对自己身边缺乏帮助的对象,小学生对别人进行帮助之前更多的考虑了对自己的影响,避免遭遇纠纷,这种情况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选择视而不见或认为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人数比例也随年级升高而有小幅度增长。

责任感范畴中,小学生于己、于家庭、于社会、于国家的责任感一般是随着年级增高而增强的。在对自己责任感方面发展最为迅速,具体体现为自我控制力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行动开始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并为自身的发展服务,即由开始的依靠外界强制履行自我责任感阶段到后来的走向自觉阶段,青少年责任感向主动、自觉趋向靠拢,逐渐内化为自我意识中的一部分。关爱感范畴中,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由主动走向被动,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学生逐渐倾向于选择趋向利己的方向。

二、小学生道德信念发展特点分析

小学生道德信念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趋于利己性,并由被动走向自觉,由感性逐渐发展到理性。青少年时期道德信念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外界的判断还依赖于自身的直觉和感性判断。在经历了诸多生活磨砺和考验之后,青少年生活阅历由浅薄到丰富,信念标准逐渐形成。

具有“漠视”现象和无力感。公民的“漠视”现象波及并影响了青少年的道德信念,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倾向于“无视”身边发生的事,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和关爱他人毫无必要,一旦自身的需求得到满足就无意顾及其他;国家形象和社会秩序并非是一人之力可以改变的,只有放任自己。

具有易培养、可塑性和不稳定性。小学阶段学生恰似一张白纸,相对于成人来说,易培养且可塑性非常强。

三、小学生道德信念教育的原则和培养

(一)小学生道德信念培养应该坚持的原则

首先,道德信念的教育不能仅凭理论教学,更要坚持实践性原则。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广泛地参加道德实践活动来形成正确的道德信念。在培养学生道德信念的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道德概念的灌输和道德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创造一切条件,让小学生广泛参加道德实践活动,让他们的道德概念、道德知识在道德实践中转化为坚定而又正确的道德信念。

其次,道德信念的教育应该恪守家校一致的连贯性原则。学生的道德教育经历大致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方面。其中,学校教育包括品德校本课程教育和教师言行引导等方面;道德教育过程连贯而不脱节是学生道德水平稳步提高的保证。

(二)小学生道德信念教育的培养

第一,我们要将道德教育的重视落到实处。初等教育是道德信念基础正式形成的重要准备时期。青少年的道德信念在其品德形成中居于核心地位。品德作为个体的一种品质和稳定的心理特征,其主要形式即是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一个人在道德方面能否做到始终如一、言行一致、慎独和自津,这主要看他有没有形成道德信念。

然而走进当今小学,我们常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各班的品德课由数学或语文老师兼任,大部分兼任教师由于自身工作繁忙而忽略了这门品德课的重要性,常会发生品德课被挤占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在考试复习期间显得尤为严重。很多学校对外空喊口号重视道德教育,实际情况却和理论建设大相径庭,这样的做法在长远上来看,不仅耽误了孩子的“最佳德育培养期”,还会给日后社会道德缺失现象的日益严重埋下恶果。

第二,道德教育不能仅限于学校范围,家校合作是关键。家庭和学校属于环境,老师、家长、孩子三者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只有家校之间和师长之间的通力合作,才能让孩子的道德教育形成良性互动,使之课堂内外连贯不脱节。

第三,在道德信念教育中,教师不仅要传授道德理论,而且要重视道德行为的示范。

如果教师自身没有良好的人品,不能以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来感染学生和影响学生,学生则很难学会关心和学会做人,很难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的良好人品不仅体现在言论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行为上。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那么他们教给学生的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学生不仅能迅速地掌握,而且还能相信、认同,并付诸行动。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一些教师教给学生的道德概念、道德知识之所以没有被学生认同、信服,没有上升为道德信念,在某种意义上说,与教师口头上的教导和自身行为上的示范相互矛盾不无关系。

小学生道德信念是小学生道德教育非理性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小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道德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知悉小学生道德信念特点,并在遵循其特点的同时,重视到道德信念教育实践性和连贯性的原则。因此,道德教育路漫漫而修远,需要我们共同的提高和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