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两会好声音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顾军 全国人大代表

中核集团 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2019年,中核集团要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将注重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进一步深化改革,到2020年进入世界500强,助推核强国建设。面对新时代核工业的责任与使命,新中核以更加急切的步伐,重塑企业肌理、优化产业布局,打造新时代核工业新形象,以切实行动助力核强国建设。

刘巍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核电工程公司总经理

建议国家坚定不移推动核电发展,坚决落实我国中长期核电发展规划目标,加快核电建设进度安排,协调地方政府推动核电厂址落实,适时启动内陆核电项目,2030年前每年新开工建设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8台左右,保持我国核电平稳持续发展,确保核科技工业体系的技术、资金、人才储备,有力推动核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朱纪 全国人大代表

中核四○四有限公司 总经理

建议进一步提高对我国乏燃料后处理能力短板紧迫性的认识,加强核电乏燃料后处理顶层设计,加快后处理厂的建设进度。当前我国核工业正面临着国家战略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建议集中力量、强化统筹,补齐短板,助推中国核工业走向世界一流。

王寿君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核学会 理事长、党委书记

建议设立国家核科学馆,让公众认识核、了解核、受益于核。需要以政府主导、政企合力、上下贯通、统筹推进的宣传模式,从国家层面全方面、系统宣传核科技。社会公众的支持和认可是核科技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在未来,对核能我们没有恐惧,有足够的信任,每个人都应该从核科技的进步中受益。

钱天林 全国政协委员

中核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主任

建议支持核能制氢与绿色冶金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氢能在未来全球能源结构变革中将占有重要地位。核能制氢是未来氢气大规模供应的重要解决方案,高温气冷堆具有安全性好、出口温度高等优势,被公认为最适合核能制氢的堆型。

万钢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党委书记

核能低温供热项目正在选址,低温供热的最大优势就是安全,是一个非常平静、缓和的状态,即使发生一点小的失误,完全可以控制,通过市场化应用,实现经济性可接受。同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新的开发,打赢北方地区的蓝天保卫战指日可待。

罗琦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院长

建议以龙头企业为基础建设核领域国家实验室。核科学技术是高新尖技术,涉及学科范围广,学科交叉多、综合集成度高,是高科技领域的代表。核领域国家实验室是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促进协同创新攻关的重要载体,由此可以带动国家核能的发展、核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相关高水平的、高技术的全面带动发展。

李子颖 全国政协委员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 院院长

呼吁由生态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牵头,联合全行业各单位,加快成立“中国核安全学会”,这对于构建国际核安全体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信息公开机制、搭建互信桥梁,以及跟踪国际前沿动态,分享核电监管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王黎明 全国政协委员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院长

要在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上下功夫,决不能让改革政策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规律和科研创新人才,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希望能够切实推动改革落地,为建设科技强国而共同努力。

段旭如 全国政协委员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副院长建议在小学、中学、大学的相关课程中增加核科学系统知识,将核知识纳入中央党校领导干部培训课程,组织开展主题性、全民性、群众性核科普活动,以设立“核科学日”为契机组织开展核科普宣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广泛传播核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韩树旺 全国人大代表

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经理

作为一名航天人,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心无旁骛做实业,做优做强产业,加大对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通过研发尽快拿出更多引领世界的高科技技术成果,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发挥航天人更多、更大的作用。

张柏楠 全国人大代表

航天科技五院 载人空间站工程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空间站光学舱系统总设计师

载人航天目前按国家计划持续往前推进中,按照计划,目前第二步完成了,正在开展第三步,也就是空间站工程的研制,现在研制进展比较顺利,预计在2022年前后能够建成中国的空间站。

刘志让 全国人大代表

航天科技六院 院长

随着商业航天的发展,企业进入空间能力的不断扩大,也带来一些安全隱患,亟需从空天领域对进入空天的能力进行系统管理。建议国家出台相应的商业航天法律法规,明确进入空天领域的要求,规范商业航天行为,推动航天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王巍 全国人大代表

航天科技九院13所 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将嫦娥四号作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代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令人振奋、鼓舞人心,更是体现了国家对航天事业的重视与认可。针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减税、减费力度很大,这些政策解决了基层单位的迫切需求。

徐立平 全国人大代表

航天科技四院7416厂 高级技师

希望国家对固体动力实验基础设施,包括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以及安全生产保障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航天固体动力制造信息化条件建设,大力开展数字化研发制造、智能车间与智能化生产线建设,为航天强国建设打牢动力基础,推动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