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建议

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没有生产收入、所需经费由公共财政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主要提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公共组织,近些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成熟,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会计体系方面更加完整,具体、有效的展现出单位的综合财务状况。但是,现在的事业单位会计不能有效的满足信息需求者及展现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亦不符合完善和构建市场化经济机制的需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相关政府管理机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程。因此,适当的进行事业单位会计革新,是社会经济体系不断进步的必要环节,这也将会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进步。

一、事业单位会计现状

事业单位是中国社会和经济管理的主要部分,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中国社会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绝大部分由国家出资建立,事业单位有以下特征:一、不以盈利为目的;二、不以获取利益为目标,主要以其他单位及财政拨入的资金为主要来源。

由于受财政体制不断革新的影响,事业单位会计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例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相关改革:改进了财务处理方式,相应的增加了一些会计科目,较大程度的改进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这些调整与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事业单位会计向前发展,但未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事业单位现有会计制度的局限性,我国原有的事业单位,主要以完成国家任务和服务政府为目标,其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拨款。正是基于“非营利性”的职能定位和单一的资金渠道,使事业单位产生了以“执行预算”为目标的会计核算体系。使事业单位缺乏长期发展目标,且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变得十分模糊。“等、靠、要”的理财思想和“报账式”的会时模式,使得事业单位暴露出了较强的财政约束性以及较差的经济适应性等一系列弊端。

二、事业单位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制度不完善致使会计信息不准确

1.固定资产会计的核算不准确

根据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现行的相关规定,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间不计提折旧,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使用中的固定资产存在一定的磨损和毁坏,折旧费不计入开展业务活动的成本,所以财务报表里并未展现,这样就很可能造成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价值出现虚高的现象,造成资产成本核算的不全面、不真实,这就对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信息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

2.会计报表表现的财务状况不真实

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不仅仅有基本业务收支,还有一般建设性经费,但是《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核算方法的不同,导致事业单位的一般建设经费与日常经费核算不一致。在现有的制度中,一般的事业单位都有两个会计主体,即单位经费与一般的基建经费。然而,这两个主体不能有效的结合,同时使用这两个主体作为填写财务报表的依据,致使会计信息反映不全面,且不利于单位的财务管理。其次,现今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中并不包含现金流量表,其各项经营活动的现金收支情况不能有效的表现出来,营业收入是以经营活动为主的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来源,如此重要的收入来源却未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可见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并不完整。如今,事业单位以市场为重点的投资及经营活动的增多,但是现有的现金流量表不能给内外部的使用者提供完整且有效的信息,不利于领导层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我国市场经济体系逐渐成熟,会计制度不断完善,也逐步形成了多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即单位内部、国家和外部社会的三位一体监督机制,使得会计监督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受现实环境影响,我国会计监督工作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积极配合和支持理解会计人员的工作的非常少,在办理经济业务时,面对“合理与不合法、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等矛盾不能有效执行;相对冗杂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地位和待遇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一些单位的资产管理混乱,使得资产流失。

(三)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应用存在弊端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只有发生经营业务时采用权责发生制,其余的财务处理使用收付实现制。随着我国各类政府财政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现行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的弊端和不足逐渐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无法准确、完整地表现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状况。我国一方面从世界各國的银行和金融组织借入外债,增加外汇储备,另一方面也发行很多国债,负债情况应在财务报告中得到真实体现。但是,因为受现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影响,在一个会计期间里,仅仅能反映出本年的债务的本金额和利息额,不能完整地反映本年应负担及以后年度应负担的利息和债务金额。由此可见,事业单位在有些事项里应使用权责发生制才能更好的反映资产、负债情况。2.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因为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其收入或支出是按照收付日计入当期的账户。然而,一些在当期发生但应属其他会计期间得的收入和支出,计入了本期的账户,导致了会计信息的不准确。例如,单位向银行一次性支付的借款利息等。其次,收付实现制并不核算资本的损耗,它是以否有资金的实际付出作为确认支出和费用的衡量标准。如:事业单位在建制固定资产时,不是将资产折旧按照资产使用期,分别计入各年有关支出和费用,而是将固定资产的全部金额在购建的当年一次性计入到当年的事业支出里。这就导致无法正常的和同行业的其他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3.不利于国家税收监管。由于使用收付实现制,在单位核算的过程中,对于已纳税申报但实际未缴纳的税金,没有加以记录和反映,给国家的税收管理部门带来不利影响。

三、改进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方法

(一)有效地进行会计核算

1.改进资产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因为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方式不一,现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无法有利的保障投资主体的权益。因此,为配合事业单位相关体制的革新,应建立资本金的会计核算方式。把单位已有的固定资产进行确认和评估,并作为核算基础。将事业和专用基金作为“国有投资”,在“实收资本”和“资本金”的科目下进行详细的核算,其他的投资也应该在这两个科目下进行分项核算,以确保投资资本清晰可查。2.健全完善报表系统。为了体现会计的主体地位,应将事业单位的报表进行革新,以“资产=负债+净资产”为依据,填制单位的资产负债表,把收入和支出填写在专项的收支附表中。这样可以使得单位的财务信息全面、准确的表现出来,为单位内部、外部、以及社会的监督者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不仅应有相应的专业资格评定,还应该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国家政府机关颁布的财经法规和财政制度,了解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熟悉单位相关在建工程资金的使用情况。而且,要明确财务人员应负有的责任,做到认真把关、严格依归办事。其次,会计人员要有良好的监督意识,既要不断的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又要时时学会进行自我监督管理以及对单位内部人员的监督,对会计工作要切实做到“六查六保”,一查单位财务收入支出的进度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确保资金绝对安全;二查资金投放是否按照规定真实完整的到达准确地点,确保民生工程准确无误;三查结算手续是否准确、完整,有无弄虚作假等情况,确保正常财务程序的合法性;四查资金是否按照事先预算的运行,确保相关款项拨付到位;五查工程是否存在不安全的隐患,确保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六查工程责任追究,确保监督管理人员廉洁从政。其次,在单位内部,应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避免同级监督和舞弊现象的发生。同时,依规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制定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内部审计的管理和监督。

(三)用权责发生制代替收付实现制

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如:事业收入、营业性收入、财政拨款,均应使用权责发生制作为核算的基础。不同年份的收入或支出,应按照合理的比例分摊在不同的会计期间里。对于已经发生但是没有付款或者没有付全款的业务,应按照实际发生的时间,计入相应的会计期间。其次要变更编制报表的方式。目前,事业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一定程度上导致会计报表不完整,应在现有的报表之外再加三张报表,即“投资损益权责明细表”、“收支权责明细表”和“资产减值明细表”。全面完整的展现单位的会计信息。最后,为了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国家职能部门应对事业单位进行制度上的革新,将事业单位纳入市场体系,经受市场考验。促使事业单位会计体系更加完善,会计信息变得更准确、真实、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