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梦大街上的不凡童梦

对于他乡的童年记录,尤其是自传体的儿童文学,有些人不以为然,觉得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处的年代也不同,读起来总是有点隔,不读也罢。

其实,正因为跨越了文化与时代,才有理性审视的可能。相对而言,作家笔下的童年追求心理层面的真实,更能全方位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从这种角度看,《繁梦大街26号的故事》看似自说自话的回忆录,实则铺陈开上世纪40年代美国少年的成长史。娓娓道来的文字间,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在了解彼时少年在玩什么、看什么、想什么的同时,也窥见了那个时代的教育理念、社会状况以及时代变迁。

搬新居、学踢踏舞、演彼得兔剧、感恩节的火鸡、假面舞会的调皮、去医院探望刚出生的妹妹、一家人去纽约看世博会、参加学前班的毕业演出、年会上邀请舞蹈老师跳舞……书中小汤米的童年生活丰富而充实,读着让人脸上带着笑,让人深感童年就该这样多彩,孩子就该这般享受童年,做孩子该做的事。

实际上,长大后的汤米·狄波拉之所以能写出《武士与龙》《先左脚,再右脚》《阿利的红斗篷》等既好玩又感人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童年的自在生长。他所生活的繁梦大街26号,不仅是他的创作源泉,也是他的精神动力、心灵归宿。

作家曹文轩说过,一个人永远也走不出他的童年。童年经历塑造着一个人的未来,成年之后的思维与做事方式亦总能在童年琐事中窥见端倪,这一点在优秀的童书作家身上,尤其表现得比较明显。书中的很多细节,折射出作者纤细而善良的内心,也让我们明白狄波拉的作品为什么总是那么温馨、有爱,读起来心生温暖。

例如,在班级里提前过生日,汤米把生日蛋糕送给了校长,也点名要送给学校的看门人;第一次看《白雪公主》,小汤米发现与原著很多地方不一样,于是以为沃尔特·迪斯尼是个不爱读书的家伙;妈妈过生日,他费尽心机地给妈妈买香水;表哥小黑在二战中去世,一度让他情绪十分低沉……所有这些,都能让我们更懂狄波拉,明白优秀童书作家所不可或缺的品质,那就是对世界始终葆有好奇心,总是怀着美好憧憬未来,也渴望用自己的笔描绘美好世界,向更多的人分享。

小汤米的成长趣事令人回味,趣事背后所反映的教育理念也值得深思。如果说繁梦大街26号描繪了一种诗意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童年的代名词,那么思考这种诗意源于何处、如何守护孩子的童年,更具有现实意义。相比现在很多城市孩子奔波于各种辅导班、没有闲暇的童年生活,小汤米的童年折射出当下教育的许多弊病。其实,如汤米·狄波拉一般心中始终涌动幸福感,不在于文化与社会背景,也与时代无关,重要的是能否让孩子像小汤米一样有充分的成长空间,多体验亲情、师生情、朋友情,去尝试演戏、读书、探险、玩耍的乐趣,去大自然中寻找失落的童真,而这毋宁说才是童年的永恒主题。

童年到底应该怎样过,固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怎么教育孩子也没有一定章法,但《繁梦大街26号的故事》给出很多有价值的启示。当我们用心呵护孩子柔软的心灵,像小汤米的父母或像鲍尔斯夫人那样,给孩子大胆的尝试空间,每个家都会成为繁梦大街26号那样的温馨港湾。也许某一天,这个家里也能走出汤米·狄波拉那样心中有爱、懂得享受生活、推动社会求真向善的童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