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境教学促进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背景分析

随着国家的改革发展进入转型期,信息环境由单一、确定变为多样、变化,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网络的影响力量明显加深,多种社会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相互交融。这样的时代背景,以及学生成长的时代性、阶段性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顺应这种变化,唯有尊重学生自主辨识、自主选择的权利,引导学生通过开放式的学习过程,理性面对不同观点,才能使其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思想政治学科的表现,是学生学习学科课程后形成的具有学科素养特点的学业成就,是思想政治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它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

面对新课程新标准,作为一名多年从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线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并付诸实践,惟其如此才能真正转变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益。我在教授《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一课时尝试贯彻新课改理念和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充分创设情境,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四框,适用于高一年级,本课是对第一课监督权的具体深入和展开。同时又是对第二课前三框题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承接,通过本课的学习,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也为后面第四课“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学习做出铺垫。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案例描述

(一)导入

师: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生活,但是生活中烦恼却频频出现在我们眼前:小区里垃圾箱倒地,路面上窨井盖子被偷,化工厂附近的河里发黑……就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与百姓生活的幸福感息息相关。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老人——楼伯余,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二)重点、难点突破:

通过七个镜头的情境设计,引导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树立政治学科素养中公共参与意识和法治意识。

三、案例反思

1、情境的力量:情境,即人们生活的、真实的、有情节的境地或境遇。要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必定要使其面对具体情境或回归到具体情境中才能进行调动、激发,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情境的设置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组织或瓦解作用,即中等强度的、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智力操作的组织和进行,而情绪过强和过弱以及情绪不佳则可能导致思维的混乱和记忆的困难。教师创设的情境就是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深深感到: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情境设置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2、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问题和标志性追求。素养需要借助于具体的、特点的任务情境得以外显,通过学生外在表现加以推断。当学生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探究技能,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综合性学习能力和水平。教学实践中,我运用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活动体验,注重学生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给予激励评价。让学生在活动的历练中,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体味理论的魅力,在感悟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3、教学效果

本课不仅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的教学,还发挥了多媒体灵活直观的功效,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环环相扣的思考问题,穿插展示最新时政新闻,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更直观地调动了学生的时政神经,使课堂充满活力,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本课的设计使学生能准确把握核心觀点,理解教学内容的结构层次,与其他知识的相关性,把握现象的丰富和复杂,由表及里认识事物的本质。

本课也引起了我的思考:知识需要在新情境中证明其合理性和价值,如何让学生在变化的情境中思考;学生需要学会运用学科知识、观点、方法去分析、阐述和探讨,如何使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特定情境中的特定问题,养成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