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公共危机管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案例教学法是管理类课程普遍运用的方法。在公共危机管理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模式的设计包括导入式、设问式和汇报式。实施案例教学需要注意案例的选取要典型、建立案例库和考评机制、避免搭便车和重视案例小结几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案例讨论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Use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KE Yan
  (College of Humanilities, Law and Economics,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81)
  Abstract Case teaching method is the common method used management class curriculum. In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course to use case teaching can help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ncept, cultivate their analysis abilit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of solving the problem. The design of teaching mode including import, rhetorical questions and reporting.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election of cases to be typical in case teaching, putted forward and appraisal mechanism, avoid a lift, and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ase summary several key problems.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method; case discussion;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course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弊端已日渐明显,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改革教学模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案例教学法是值得尝试的一项方法。
  1 案例教学法在公共危机管理课程中运用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Study,CBS)也称为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该法是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围绕案例进行分析与交流,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最早出现在医学和法律教育中,随后在哈佛商学院得到大力推广,进而在公共管理的教育中也得以应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九种教学方法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后,发现案例教学在包括知识传授、分析力培养、态度转变、人际技巧、接受度和知识保留力六个方面综合效果第一。①
  案例教学法在公共危机管理课程中运用的具体意义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讲解概念如何做到通俗易懂,使学生真正领会内涵一直是教学中的一项难点。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例如在讲解“危机”这个概念时,从词源学来说,它有两层意思,即危险的境地和机遇。前一层意思容易理解,后一层意思是难点。在讲解这个问题时,可以结合“非典”案例。我国现有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始于2003年“非典”危机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应急预案工作小组的成立。预案编制工作于2004年全面展开。2005年4月17日,国务院印发《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5至6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25件专项应急预案,80件部门预案也陆续发布。虽然“非典”危机的发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但这次危机的发生也促使政府开始重视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危机是有机遇的含义的。
  (2)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二者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案例教学就是尝试寻找这种联系的一种方法。②例如在讲到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理念时,可以设问“我们身边哪些公共危机事件是可以预防的?”促使学生通过身边的案例来找寻知识点和实际经验之间的关联。长期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自觉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一种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从宏观来看,公共危机管理作为政府培养人才的主干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公共危机事件的水平和能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人才,进而推进公共管理的改革。从微观来看,每个民众都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者,其公共危机意识和自救的能力会直接影响公共危机管理的效果。因此,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应该接受公共危机教育,提高分析和解决危机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总所周知,教师“一言堂”的状态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无法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盛装知识的容器,无法成为社会建设的实践者,更不可能结合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发现和创造。通过学生的体验和践行而获得的知识,才可能被真正掌握和运用。例如公共危机管理有一条原则是树立权威,分级管理。一般情况下,公共危机的直接责任主体是事发地的基层政府,但如果危机事态严重或随着事态的发展,基层政府无力处置的时候就需要更高级别的政府介入。结合具体案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公共管理事务中学会如何应用这条原则。例如2011年9月21日,陆丰市东海镇乌坎村400多村民因到市政府上访无果,发生了群体性突发事件。部分村民毁坏公私财物并冲击、围困村委会、公安边防派出所。最初陆丰市、东海镇组成工作组进村做工作,村内恢复正常秩序。但因为村民对工作组的不信任,加之村民代表薛锦波在关押期间死亡激起民愤,事态再度恶化。村民与警方在乌坎村口互设关卡、路障,双方形成对峙局面,形势十分紧迫。在这种情况下,中纪委委员、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带队的工作组进驻陆丰,并与村民代表谈话,答应了村民的要求。随即,村民取消原定于21日的集体上访和游行,并自行拆除村口所有路障,事件最后以妥善解决告终。这是一个成功运用树立权威,分级管理的原则的典型案例。通过分析这个案例,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出这条处理原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培养他们自觉探索知识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