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钢铁企业群体性事件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钢铁企业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主要由职工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提高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做好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对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有着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分析思考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调整和自身固有劣势等内外部因素叠加影响,钢铁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严峻形势,采取诸如强化管理、整合重组等改革举措,随着深彻改革的持续推进,各类矛盾逐渐凸显,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本文针对近年来部分钢铁企业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从事件特征、参与人员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出群体性事件的三个阶段,并对信息管理提出建议,通过客观、全面的描述,进而更深层次的了解群体性事件本质,对我们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群体性事件特征

梳理钢铁企业近年来的群体性事件,主要表现出以下一些特性:组织性:群体性事件组织程度明显提高,事件的聚散进退直接受指挥者的控制和影响。如2016年某单位因暂缓改革,少数职工通过微信群、QQ群的方式,邀约、组织职工聚会,整个过程策划周密,目的明确、行动统一。仿效性:群体性事件具有广泛的示范性和传播性。如2011年某化工企业发生职工要求增长收入的群体性事件后,与之相邻的某钢铁企业的部分职工进行效仿,数日后发生了相同的群体性事件。

破坏性:一些上访人员在情绪的支配下失去自控和鉴别能力,易于采取偏激行为,如采取堵断企业内部铁路、公路、厂区大门等物流通道,给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带来较大的破坏性。

反复性:由于群体性事件反映的问题错综复杂,加之部分人员把企业及时解决的一些合理的问题,误解为是“闹”的结果,对不合理的、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希望通过再“闹”而得到满足,从而导致事件反复不断。

二、参与人群特点

群体性事件的参与人群由于个体差异,对政策的理解水平以及牵涉利益的大小多寡都有不同,参与的态度也就各不相同。具体来讲,大致可分为两个群体。核心群体:此类人员为群體性事件的核心群体,在事件过程中充当主谋、组织者角色,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属于较难被说服的人员。趋附群体:此类人员大多数是抱着别人参加我也来的“附和派”;还有的是受身边朋友同事邀约,顾及面子而为之。这部分人如果工作得当,比较容易说服。

三、群体性事件的三个阶段

在一次完整的群体性事件中,主要分为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三个阶段,处置时需要注意把握好触发点、临界点、转折点等几个关键点。危机前:这个阶段为群体性事件的前兆阶段,从诱发因子开始,如果未得到及时处理,可能就会形成触发点,演变成群体性事件。危机中:是群体性事件的正式爆发阶段,必然会经历爆发、高峰、回落等周期,其中在高峰期处置不好,会造成转折,使事件更加恶化。危机后:这个阶段群体性事件趋于平静,但不可放松警惕,如果善后处置不到位,可能再次演变成群体性事件。

四、群体性事件的信息管理

纵观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经验,信息是处置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针对信息工作,我们可以建立四个区域,即安全区域、日常关注区域、特别关注区域、危险区域。

安全区域:即低概率低威胁。此区域占收集信息的多数,比如职工对企业管理提出的不同意见,即使个别人员言辞激烈,但不易演化为群体性事件,可作为日常信息收集的基础性工作。日常关注区域:即高概率低威胁。此区域的问题演化为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较大,但不易造成严重后果,比如职工对工作岗位、任务安排不满的上访。此区域的信息,需要建立常态化的化解机制。特别关注区域:即低概率高威胁。此区域信息反映的问题不易演化为群体性事件,但如果一旦发生,可能会造成较大的后果,如新出台的牵涉到职工一定利益的政策,如果相关宣传不到位,造成职工误读而引发群体性事件。此区域的信息,需要根据掌握的信息采取跟进工作措施。危险区域:即高概率高威胁。此区域信息反映的问题演化为群体性事件可能性高,造成危害性大,属于危险区域,如企业新出台的与职工利益攸关的破产重组或“三项制度”改革等重大决策。应开展稳定风险评估,在风险可控情况下实施重大决策,并建立运行有效的信息收集、研判机制,确保稳控工作有的放矢。

五、群体性事件的现场处置

群体性事件的现场处置要牢记“三个不要”,即:导致职工情绪激化的话不要说;不符合政策、法律的态不要表;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不能开。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切忌因职工群众的辱骂造成情绪波动,从而形成对立导致工作无法开展下去。二是绝不能为了息事宁人、快速处置而轻易突破政策、法律的范围。三是要切实化解矛盾,对既符合政策又属合理诉求的,当场表明解决态度;无法当场明确表态解决的,经请示研究后给予答复意见;对诉求既不合理又没有政策依据的,要耐心说服,最大限度理顺情绪、化解矛盾。

六、群体性事件的善后

首先,必须妥善做好人员的安抚工作,建立定期回访制度;严格信息发布制度,慎重、适时发布有关消息,做好舆论导向工作。其次,认真做好突发事件的总结工作,提炼经验,总结教训。最后,奖惩并举,对有突出表现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鼓励和表彰;对因玩忽职守、渎职失职而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因处置不力,造成事态扩大和严重损失的,应严肃责任追究。

七、结束语

在当前这个多元化的网络时代,各类信息流传速度加快,社会变化日新月异,针对群体性事件,不能用一层不变的思维去对待,要随时结合企业和社会的新特点、新形势,去研究、分析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方能与时俱进提高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喻伟民.群体性事件的特点与处置[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2).

[2]朱瑞博.“四点式“危机防控[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刊名,2008年,(4).

[3]冯林.浅析当前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及预防处置对策[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