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撞的尺度

1998年,世界军事医学最高奖狄贝克奖,第一次授予了一位中国人。在颁奖词中,狄贝克先生说:“我们承认为人类和平和战伤研究做出巨大贡献的每一个国度里的军人。”受奖者是我国著名的创伤医学专家王正国院士(图1)。

(1) 野战外科专家——王正国

20世纪60年代,全球进入冷战时期,在核威胁的笼罩下,防原子弹的医学研究逐渐兴起。那时我国一方面要掌握核技术,拥有核力量。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核战争的爆发,“防原”医学的研究便开始起步。原子弹爆炸时,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会对人体造成烧伤、冲击伤和放射损伤。就杀伤力和杀伤范围来说,由冲击波造成的冲击伤居于第二位。1970年,已经从事烧伤和放射复合伤研究多年的王正国突然被安排进行冲击伤研究。当他准备接受任务时,好心的同事劝他不要涉足这个领域。

王正国:有的同事说,冲击伤重的治不了,轻的不需要治,你干嘛干这个事?

主持人:他说的有道理吗?

王正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全面。假如说10%是不能治的,当时就死亡了。另外一部分比较轻,有些出血点,或内脏出现斑点了,或骨膜破了,假定占80%。

主持人:这可以慢慢自行恢复。

王正国:还有不到10%的伤者,伤势比较重,属于需要救治的范围。

主持人:我觉得您那个同事说的很有道理,因为留给您救治的空间很小,在这样一个空间里要做出成就来不太容易。

王正国:对,这是一方面。我认为就整个核爆炸来说,成千上万的伤员,绝对数很大。假定一次爆炸后有500个伤员需要治疗,少吗?比例少就不治了?这个看法显然是不对的 。不用说500个伤员,就是50个也要治啊,否则,从道德上,从责任上,都讲不过去。

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据统计,原子弹爆炸后,广岛早期死亡人员中有60%是因冲击伤致死。而爆炸后,第一天存活的中度和重度伤员中,冲击伤占36.3%。因此冲击伤成为“防原”医学研究重要组成部分。那时美国的冲击伤研究在科学家里奇蒙德的带领下,远远走在了世界前列。而刚刚掌握原子弹技术的中国,对于冲击伤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

接受冲击伤研究任务后,王正国先后8次进入核爆区进行动物实验,收集第一手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冲击波的杀伤效应、量效关系、安全标准等进行反复试验。

1983年他主编的《冲击伤》一书出版,这是世界第一部系统阐述冲击伤致伤机理和防治措施的专著(图2)。

(2) 智慧和勤奋培育的科技之花

1984年为了能在实验室开展冲击伤的研究,王正国带领学生研制出我国第一批系列生物激波管。激波管模拟核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用动物模拟实验,研究核爆炸后,人员伤亡的情况。

通过动物模拟实验,王正国对冲击波的杀伤效应、安全防护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冲击伤的致伤机制,即过牵效应理论。目前,实验室是世界上实验条件最为先进的激波管实验室(图3)。

(3) 激波管为“原爆”医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设备

1988年美国“冲击伤之父”里奇蒙德访问中国,他参观了激波管实验室之后,立即邀请王正国参加第二年在美国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

王正国:我到美国给他打了电话,说如果方便,希望到你那里访问一下。请你帮我找一个比较便宜的饭店。他到机场接我,说给你准备了国际饭店。

主持人:国际饭店?

王正国:实际是让我住在他家,他把家里最好的房间让给我。把很多刚刚解密的资料给我,还有我的一个博士生的课题,他评论说是世界第一,具有创造性,是国际水平的,评价很高。

在王正国的带领下,我国的冲击伤研究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短短十年之内就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如果说研究冲击伤是王正国应国家需要的被动选择,那么上世纪70年代末,他开创的创伤弹道学研究则是他的主动选择。那时,在越南战场上出现的新式武器,使战争创伤又有了新的特点。已是我国野战外科学术带头人的王正国马上意识到,如果不及时研究新战伤的特点,那么,未来我们的火器伤临床救治就将无从谈起。

王正国:越南战场上出现“高速新武器”,这种武器打出的弹片速度远远超出普通武器的762米/秒,而是提高到950米/秒,如美国M193的弹丸。它造成的伤情可是非同寻常,用美国专家的话来说,“高速武器可以造成相当于面积50%的三度烫伤”。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觉得,如果还是按照老规矩清创治疗肯定不行(图4)。

(4) 图组:由于高速弹丸致伤,使伤口深且创伤面大分解示意图

1978年,王正国与北京轻武器研究所联系,提出与他们一起进行创伤弹道学的研究,为火器伤救治提供科学的方法。自此,创伤弹道学这一指导火器伤救治的重要学科在我国开始起步。

此后,王正国先后对枪弹伤的病理形态学以及伤后不同时间枪弹伤的病理变化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1981年对于王正国的科研生涯来说有特别的意义,这一年他第一次接到了来自国际创伤弹道学会的邀请。王正国代表中国第一次参加了在瑞典召开的国际创伤弹道学会议。在会议上他用英文做了30分钟的学术报告,向全世界的同行发表了他在伤道形态学上的新发现,即“肌原纤维Z线呈阶梯分布”,而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创伤弹道学开始走向世界。

主持人:结果大获全胜。

王正国:可以这么说。而且另外几篇论文和我的报告,一共4篇,都收录在杂志上,全部刊登了。

同时,因为王正国的积极争取,第六届国际创伤弹道学会议于1985年在中国重庆召开(图5)。

(5) 科技强国 世界瞩目

1988年,王正国又在美国的《创伤》杂志上发表了他的重要论文之一《弹片形成的创伤弹道早期病理形态特点》,他的研究为轻武器枪弹伤早期的科学救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新的救治方法与以往不同的是,伤口清创后不能马上缝合。因为轻武器的致伤威力很大,除了肉眼看到的创面之外,还有一些离伤口较远的局部坏死组织在早期清创时无法完全判断清楚,如果清创后马上缝合,那么没有清理完的坏死组织就会进一步感染从而加重伤情。王正国科学地论证了,在火器伤的早期救治中,必须采取早期清创、延期缝合的救治原则。

十年时间,王正国不仅填补了我国创伤弹道学的空白,而且使我国的这门学科与美国、瑞典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强。

时间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此时已年近花甲的王正国又率先在国内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交通医学。

王正国:在我的50多年研究中,我认为我选择最好的课题是交通医学。

主持人:原因是什么呢?

王正国:因为一个是战争年代,一个是和平年代。和平的时间要比战时多得多,而平时创伤中,最多的是交通事故造成的。也就是说我为全国老百姓,甚至为世界人民服务啊,这个比前面的课题要大得多。

近30年来,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交通事故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据有关部门统计,90年代后,全球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达70万,如今已超过100万。而我国2001年发生的车祸就达76万多起,死亡10万6千多人,受伤54万余人。王正国正是看到了交通创伤对人类生命造成的巨大威胁,率先在国内开展对交通创伤致伤机制等的研究。

周继红(中国人民解放军交通医学研究所所长):王院士的特点就是高瞻远瞩,是站在一个比较高的层面,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各方面考虑得比较多。

1991年王正国带领学生研制出能够真实模拟时速50千米~300千米的系列生物撞击机,建立了综合撞击伤实验室,进行大量的动物模型、量效关系、致伤机理等的研究。之后他们又与工科研究人员合作,建立了可做实车试验的撞击实验室,对交通事故本身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除了为医院改进交通伤的急救措施之外,还为汽车厂家安全防护系统的设计、交通管理部门人性化的法规制订、高速公路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等等提供科学的依据(图6)。

(6) 从反复碰撞中探索交通事故致伤规律

周继红:在交通事故的预防中,交通安全措施防范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有人认为汽车有安全气囊就可以不系安全带。实际上安全带是第一重要的,在系了安全带后死亡率降低70%左右,而单纯气囊的安全保护不到30%。

1998年在王正国的带领下,第三军医大学成立了国际上唯一拥有生物力学、撞击伤、流行病学等综合性的交通医学研究所,而交通医学作为一门新的交叉学科也在我国建立起来。1999年第16届国际交通医学会议在重庆召开,之后王正国获得“国际交通医学最高成就奖”。

1998年5月,因为在野战外科研究上的卓越贡献,王正国获得世界军事医学最高奖迪贝克奖。之后又荣立我军一等功(图7)。

(7) 凝聚心血的军功章

主持人:您总结一下,您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王正国:从大的方面来说,没有一个很好的环境,你有再大本事也不行,这是一个客观环境。

主持人:但这种环境对谁都一样。

王正国:对,就我自己来说我的智商是中下水平的。

主持人:中下?

王正国:中下!但是我的勤奋,我自己打成优秀,我敢这么说。

主持人:勤奋。

王正国:我这几十年,没什么特别事情的时候,我都会到办公室去读书、写文章或者做其它事情。大年初一我在办公室,领导到我家里拜年我不在,就到办公室找我。

主持人:您为什么要这样呢?

王正国:我对自己要求严格,正确的事情就要努力去做。

主持人:您成长的过程中,哪一个环节使您产生这样一种变化?我记得看您的传记,提到您小时候老师给您的评语:生性浮躁,不静心学习,甚为可惜。我印象很深,怎么就突然有变化了?

王正国:我入小学比较早,妈妈是小学教员,我就跟着她混啊, 所以那时候贪玩。念书的时候大概也就是六十几分吧。四年级的时候我还那么调皮。刚才您讲了,评语的事我记得特清楚,该生浮躁,逗号,平时不知静心求学,逗号,甚为可惜,句号。对我有很大的刺激。

主持人:您很能正确认识这句评语。

王正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与我家庭的重大变故有很大关系。

1935年王正国出生在福建漳州,父亲是一名军医,抗战爆发后,母亲带着他和姐姐到了安徽外祖父家,父亲则随部队到了大后方。没想到,这一别就是10年。抗战结束后,母亲托人打听到父亲人在北京的消息,于是只身到北京寻找。然而,父亲已经再婚,面对母亲苦苦的寻找,他一直躲避不愿见面。

王正国:母亲受到很大打击,回到家乡后,差不多一个月时间,就在床上不思饮食啊。我们就相依为命了,我们住在外祖父家里。我和姐姐好像突然就觉悟了,觉得为了母亲,我们一定要争口气。从此,好像我的智力迸发出来了,小学100多个学生当中我考第2名,中学的时候也总在前几名。

主持人:这一个月您可能突然会意识到,也许不靠我们自己的努力,真的就没有任何希望了。

王正国:对!

主持人:人们都说人往高处走,但是往高处走是很辛苦很费劲的。如果人心里头没有一种力量,很难坚持一直往高处走。可以理解为你母亲一直都在向您灌输一种观念,就是要争口气?

王正国:完全正确,一生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就是我母亲。她要我好好读书,要正派,再一个就是勤奋。这个“勤奋”使我受益终生,所以我特别感激我的母亲。

1991年,母亲去世了。为了纪念母亲,王正国在安徽老家母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前后共捐款50万元,修建了一所小学,并以母亲的名字命名。

如今王正国已是桃李满天下,截止目前他培养的博士生达60多名,博士后9名,作为老师,除了专业技术之外,学生们做学问和做人的态度是他最为关心的问题(图8)。

(8) 王正国和他的博士生的毕业照

主持人:我发现很多成功的大家,都是生活得非常有原则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原则,按照这个原则去生活,用这个原则去指导自己。

王正国:是,我的老师裘法祖先生,他讲的话我永远铭记在心:要想做好事先要做好人。这几十年来,可能做人方面比做学问的体会更多一点。我开始带研究生的时候,我想的只是教学和研究、技术方面的。后来我发现有的研究生,工作做的不错,但是做人不是很好,后来感悟到这一点了。举个例子,有一次,有个硕士生拿实验材料给我看,写的调查倒还是不错,但是我发现大概36只兔子,体重没有平均数,应该是M加减SD,平均数加减标准差。这是起码的要求。

主持人:只有一个平均数?

王正国:没有标准差,就不符合要求了。我说不行,你怎么这样搞呢,我说你找一找原来的数据去,他说好,我找去。半小时就来了,把数据全填满了。我说这么快,我就怀疑了,这么快,当时你为什么不写呢?我脾气不太好,脸色马上就变了,我说你是不是造假了?

主持人:当下就招了。

王正国:当下就招了。哎呀,气得我眼泪都掉下来了。我拍着桌子说你太恶劣了,我们做研究工作没有钱,也没有权,但是我们有个非常宝贵的东西:科学态度、科学作风、科学研究。如果这些没有的话,就什么也没有了。他站那里动都不动,他是懵了。外边不断敲门,他的师兄师弟来解救,看我发脾气了,怀疑我是不是打人了。我立刻打电话给研究生处处长,我说这个问题很严重。我这个当导师的工作没做好,首先是对我,同时这个学生要严肃处理,另外查一查其他研究生有没有这个情况。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那句话非常好,就是我们一没有钱,二没有权,如果再没有科学态度,就是一无所有了。

王正国:50年代工作的时候,我的导师们来自“协和”和“上医”,他们非常严谨。那时我给年轻人讲过,我就没听说过什么叫水分。弄虚作假就是往自己脸上抹屎,自己否定自己。

对王正国来说,母亲从小要求的勤奋、正派和老师们言传身教的严谨的科研作风,是他一生做人的准则。面对自己的学生,他同样希望学生们拥有的不仅仅是一流的学术知识,更要有一流的学术品格。因此不论做人还是做学问,他对学生的要求都非常严格(图9)。

(9) 率先垂范 从严执教

李兵仓(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研究员):我这一生只怕过两个人,第一是怕我父亲,第二就是怕王老板。王教授要求非常严,我得益匪浅,我读他的博士生嘛。

主持人:怎么个严法?

李兵仓:在研究过程中,不能有一点点马虎。实验记录,不能有涂改,如有涂改,必须要说明,王教授要定期检查实验记录。尤其是原始数据.在他的学生当中,还没有发现一个在学术中弄虚作假的。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现在王正国的学生中,很多都已成为我国医学界的骨干人才。他们中间有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有长江学者,还有各个专业的教授、博导等等。从1998年起,每年正月十五学生们都会聚在一起举办师生联谊会,和老师、师母一起欢度节日(图10)。

(10) 王正国夫妇和弟子们联谊会合影

在王正国的办公室里一直挂着他和夫人朱佩芳的结婚照,从今年开始又多了三张照片,这是他们今年初为了庆祝金婚而拍摄的。只要有客人来访,王正国都会问他们最喜欢哪一张。

主持人:她是不是在你的生活当中,也有很大的影响?

王正国:我的夫人贡献太大了,我在大会上也是这么讲。我讲如果我有什么成就,她占52%,我顶多48%,我讲的时候掉眼泪,真是这种感觉。我们俩磕磕碰碰的,经常讲话拌嘴,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但是家里的事她做得太多了,比如我留学的时候,我的母亲生病了,她就用自行车推着,送到医院去。

王正国与夫人朱佩芳是大学的同班同学,结婚后,她不仅把家里照顾得很好,而且还在自己的专业研究上颇有建树。目前她是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专业的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今年年初,王正国做了膝盖置换手术,上下楼不太方便,每天到下班时,朱佩芳都会到办公室来陪他一起回家(图11)。

(11) 生活伴侣 工作伙伴

王正国:磕磕碰碰半世纪,甜甜蜜蜜50年嘛,是我们的真实写照。我生病以后,真有点离不开她了,她一天不在我就很困难了。

主持人:有一个更好的秘书了。

王正国:对,她说自己是特秘。

主持人:特秘?

王正国:现在还没有这个编制呢。

在王正国和朱佩芳金婚纪念册上,学生们特地为他们写下:幸福的家庭是事业成功的最大基石。对于他们来说,五十年相濡以沫的爱情,事业上互相的支持,从青春年少到年逾古稀,岁月带给他们的是心中对彼此深深的依恋。

王院士对自己的评价是,智商中下,勤奋一等。这听上去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你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一生,那么你的人生也一定会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