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应用他汀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摘要] 目的 观察在冠心病(CAD)患者中应用他汀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评估他汀应用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2011年11月~2012年12月,纳入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16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77例服用他汀(他汀组),83例未服用他汀(非他汀组,为未接受正规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排除高血压、心衰等其他重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检测患者的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应用SPSS 13.0 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χ2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冠心病患者中,与非他汀组相比,他汀组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 < 0.01);他汀组的ba-PWV显著低于非他汀组(P = 0.002)。进一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在调整混杂因素[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其他合并用药情况]后,他汀与ba-PWV的显著相关性仍具统计学意义(P = 0.025)。 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他汀和动脉僵硬度的改善具有显著的关联,并独立于其他重要的临床指标。这提示他汀可能会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动脉僵硬度,他汀对心血管疾病预后的改善可能与其改善动脉僵硬度的作用有关。

[关键词] 动脉僵硬度;他汀;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5(c)-0031-03

动脉僵硬度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预后指标,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是无创检测动脉僵硬度的经典指标,是反映血管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1],近年,它在心血管疾病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2]。它在多个人群中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3-4]。因此,在心血管疾病临床上,如何有效地改善动脉僵硬度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研究发现,导致动脉硬化的因素很多,例如年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等。在这些因素中,高血压是除了年龄之外的最重要因素。在高血压患者中,血压管理(主要是应用降压药物)是改善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主要措施[2,5]。目前,虽然有一些研究表明在多种心血管疾病患者中,他汀可显著改善动脉僵硬度[6-7],但是,他汀类药物对动脉僵硬度的作用争议仍很大,因为目前的相关证据尚有限[5,8]。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胆固醇在体内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的降脂和其他的多效性作用(抗炎、抗氧化、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可显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9]。因此,在以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主要的致动脉硬化因素的心血管疾病中,他汀改善动脉僵硬度的作用可能非常有效。在冠心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是致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他汀在该人群中可能会有显著改善动脉僵硬度的作用。但临床上,很多冠心病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冠心病患者的动脉僵硬度,从而影响研究结果。因此,在该横断面研究中,排除了患有高血压及其他一些重要疾病的患者,探讨应用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1年11月~2012年12月纳入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160例排除了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入组时已接受他汀治疗者77例(他汀组),未接受他汀治疗者83例(为未接受正规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非他汀组)。冠心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进行诊断(至少有一条冠脉狭窄直径≥50%)。他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均为常用剂量,服用时间≥3个月。本研究符合伦理委员会要求,并获患者知情同意。

本研究排除了合并下列情况的患者:高血压、心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肥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主动脉夹层、房颤、肺栓塞、甲状腺功能异常、肝或肾脏功能不全、肿瘤、大动脉炎、风湿病和服用他汀<3个月的患者。另外,排除了踝肱指数(ABI)< 0.9的患者,因为在下肢动脉有明显动脉阻塞的患者中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可能会明显降低。

1.2 实验室检查

收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样。实验室常规方法检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脂蛋白(a) [Lp(a)]、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肌酐、血尿素氮(BUN)、尿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1.3 PWV 检测

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后,嘱患者静坐休息15 min,采用日本欧姆龙科林公司的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BP203RPE-II(VP-1000)检测ba-PWV、四肢血压和ABI[10]。在本研究中,采用左右两侧的ba-PWV的均值进行分析。SBP、DBP、平均动脉压(MAP)和脉压差(PP)均来自右上肢。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明显为偏态分布的TG、hs-CRP和Lp(a)进行log转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了逐步法和强制进入法。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

冠心病患者他汀组和非他汀组的基本临床特征见表1。在冠心病患者中,与未使用他汀组的患者相比,他汀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和LDL-C 水平显著较低(P < 0.01)(表1),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钙通道阻滞剂(CCB)、硝酸酯类的患者较多(P < 0.01),其他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他汀应用和ba-PWV的关系

在冠心病患者中,与未使用他汀组相比,他汀组的ba-PWV显著较低(P = 0.002)(表1)。逐步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他汀应用与ba-PWV有独立的相关性(P = 0.025)(表2)。进一步的强制进入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调整多个指标(包括年龄、SBP、性别、BMI、糖尿病、吸烟、阿司匹林、ARB/ACEI、心率、LVEF、空腹血糖、HbA1c、Lp(a)和hs-CRP)后,他汀和ba-PWV仍具有显著的关联性(β = -88.531,R2 = 0.610,P = 0.025)。其他与ba-PWV有显著关联的指标包括年龄(β = 8.114,P < 0.01)、SBP(β = 8.182,P < 0.01)和LVEF(β = -5.001,P = 0.007)。冠心病患者中,与ba-PWV显著关联的指标有MAP(r = 8.685,P < 0.01)、年龄(r = 10.537,P < 0.01)和他汀(r = -73.421,P = 0.018)。

2.3 他汀和ABI的关系

在冠心病患者中,他汀组与非他汀组的ABI无差异(P > 0.05)。见表1。

3 讨论

动脉僵硬度主要是由动脉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决定的,它反映了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大动脉的累积效应,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脉搏波速度(PWV)是无创检测动脉僵硬度的经典指标,是指脉搏波由动脉的一个特定位置沿管壁传播至另一个特定位置的速率,PWV值越高表明动脉血管越硬,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越高。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是检测左颈动脉和股动脉间脉搏波速度的颈-股动脉PWV(cf-PWV),和检测肱动脉和踝动脉的臂-踝动脉PWV(ba-PWV),而后者由于具有简单快捷的优点,受到普遍的欢迎。

在影响动脉僵硬度的多种因素中,年龄[11]和血压是最重要的因素。其他因素,例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炎症[12]和氧化应激[13]等也可显著影响动脉僵硬度。动脉僵硬度是临床上重要的预后指标。目前,如何有效的改善动脉僵硬度是临床上的重要话题。

他汀除了具有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外,还具有重要的多效性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等,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地位,并被认为可能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动脉僵硬度的作用。但是,根据目前有限的研究资料,他汀类药物对动脉僵硬度的效果尚不确定[8]。

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中使用他汀者动脉僵硬度指标ba-PWV显著低于未使用他汀者,提示应用他汀可能会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动脉僵硬度。

如前所述,致动脉硬化的因素有很多,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等,特别是高血压,它是除了年龄之外的最重要致动脉硬化的因素。但是,他汀的最重要作用是降血脂,有显著的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在致动脉硬化的因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心血管疾病中,他汀可能会显著的改善动脉僵硬度。本研究中,排除了高血压这个对动脉僵硬度影响非常大的因素对笔者结果的影响,探讨了血压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应用他汀与动脉僵硬度改善情况的关系,结果提示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他汀和动脉僵硬度的改善具有显著的关系,并独立于年龄、血压和BMI等重要指标。了解这些,为确定他汀在心血管疾病中对动脉僵硬度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Vlachopoulos C,Aznaouridis K,Stefanadis C. Predic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all-cause mortality with arterial stiffnes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J Am Coll Cardiol,2010,55(13):1318-1327.

[2] Cavalcante JL,Lima JA,Redheuil A,et al. Aortic stiffness: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future directions [J]. J Am Coll Cardiol,2011,57(14):1511-1522.

[3] Orlova IA,Nuraliev EY,Yarovaya EB,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changes in arterial stiffness in men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Vasc Health Risk Manag,2010,6:1015-1021.

[4] Munakata M,Konno S,Miura Y,et 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final results of the J-TOPP study [J]. Hypertens Res,2012, 32(6):1201-1203.

[5] Boutouyrie P,Lacolley P,Briet M,et al. Pharmacological modulation of arterial stiffness [J]. Drugs,2011,71(13):1689-1701.

[6] Toyama K,Sugiyama S,Oka H,et al. Combination treatment of rosuvastatin or atorvastatin,with regular exercise improves arterial wall stiffnes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PLoS One,2012,7(7):e41369.

[7] Hongo M,Kumazaki S,Izawa A,et al. Low-dose rosuvastatin improves arterial stiffness in high-risk japanese patients with dyslipdemia in a primary prevention group [J]. Circ J,2011,75(11):2660-2667.

[8] Rizos EC,Agouridis AP, Elisaf MS. The effect of statin therapy on arterial stiffness by measuring pulse wave velocity: a systematic review [J]. Curr Vasc Pharmacol,2010,8(5):638-644.

[9] Zhou Q,Liao JK. Statin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from cholesterol lowering to pleiotropy [J]. Curr Pharm Des, 2009,15(5):467-478.

[10] Yamashina A,Tomiyama H,Takeda K,et al. Validity,reproducibility,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noninvasive 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measurement [J]. Hypertens Res,2002,25(3):359-364.

[11] Vaitkevicius PV,Fleg JL,Engel JH,et al. Effects of age and aerobic capacity on arterial stiffness in healthy adults. Circulation,1993,88(4 Pt 1):1456-1462.

[12] Pietri P,Vyssoulis G,Vlachopoulos C,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low-grade inflammation and arterial stiffness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J]. J Hypertens,2006,24(11):2231-2238.

[13] Noma K,Goto C,Nishioka K,et al. Roles of rho-associated kinase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ortic stiffness [J]. J Am Coll Cardiol,2007,49(6):698-705.

(收稿日期:2013-03-12 本文编辑:郝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