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多样应是高师声乐课的教学模式

【摘要】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几种教学方式方法的结合,对提高教学中所存在的科学性与技能技巧的结合有着巨大的作用。对所培养的学生来说,使他们既能在理论知识上得到学习,同时又加强了艺术实践经验的培养,使之真正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合格的音乐教育人才。

【关键词】双向选择;小组课;集体课;个别课;艺术实践课

高等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分支部分,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高师音乐教育逐渐暴露出了一些教育培养弊端。音乐教育包含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具有培养、加强和提高审美能力的功能。其中,歌唱是人类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而在歌唱中情感的把握与表现是离不开声乐演唱的能力而谈的,因此我们在声乐教学方面除应注意学生音乐教育能力的培养、理论水平和音乐素质的提高以外,还应在学生的歌唱能力、分析作品及解决作品的能力上加以提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应遵循音乐自身的教学规律。就声乐教学而言,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曾说:“一切事情不能想当然,要多考虑考虑客观情况。”“艺术是研究个人特点的,不要人人穿西服,人人穿马褂,一个人一个样。”因此教师在明确教学任务、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应能够合理安排课程结构,施教时不能干篇一律、一成不变,应将系统的教学内容以最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与合理的评价措施相结合。在此,作为高校教师要明确高校声乐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在教育过程中使师范性和专业性体现出内在统一的特点,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迅猛发展,音乐系声乐课、钢琴课两大主干课程由于教学方法过于陈旧,纯粹的“一对一”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甚至出现与现行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目标严重脱节的现象。因此我们应在实际的声乐教学实践中应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与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对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要求。

与教育专业迅猛发展相关连的一些问题,是近几年来学校在不断地扩招,学生的人数超出过去的好几倍。学生多而教师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与尖锐,再加上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层次不高,又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这就给教学增加了很大的压力。为了尽快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快速掌握和提高声乐演唱能力及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就要创造出一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路子。所以纯粹运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就无法排课、上课,教师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数年来我所在学校的音乐系,就是在声乐教学的模式和路子上通过上小组课、集体课、艺术实践课和个别课与之相结合的多样化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完成了大量的声乐教学任务。

而以下一些具体措施又反过来推动和加强了教学的改革与促进。

1.实行双向选择,调动师生之间教与学的积极性。

“双向选择”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产物,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没有明确提出这个概念。“双向选择”一经提出,在高师音乐教育中产生极大反响。它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促进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共同提高和发展。这种新机制是对传统声乐教学的挑战,提出了全新的教、学概念。“双向选择”是由学生与声乐老师互选,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中去,使静态教学变成动态教学。它既可以激发督促教师不断地学习,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与借鉴,使他们取长补短、改善教风。教师选学生,满足了教学双方的良好愿望;实行最佳组合,对号入座,使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这种“双向选择”模式多用于新人校的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要求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专业展示后,进入双选阶段。学生有3个选择机会,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给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学水平的提升,真正做到教学的师范性。“双选”从表面看有充分的自愿性,更包含了相互的信任和责任,对教与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赋予了教与学责任的色彩。

2.明确培养目标,学以致用。师范类院校更要注重声乐教育的普及和与地方特色的结合,树立“立足示范、突出特长、强化多能”的办学思想。根据音乐教学的特点,以师范为主又不失专业性的形式,是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小组课 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

我国自古就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为声之本”,“气为音之师”的说法,在意大利也早就有“谁得到了呼吸,谁就懂得了歌唱”的说法。所以说歌唱能力与歌唱艺术水平的进步与提高始终与歌唱呼吸的理解、认识、掌握和实际水平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完善专业基础教育,打好基本功。

高师音乐专业招收的学生,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在入学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歌唱训练,对声乐理论的概念所知甚少,因此也缺乏对声音的辨别能力。作为声乐教师,首先应从理论知识上给学生讲清楚歌唱时正确的姿势、歌唱状态及合理呼吸的基本要素与重要性。在实施小组课的过程中,应具体到将学生根据其性别、音色声部、音乐水平等分成小组。采用集体练声与个别回课、典型指导及个别纠正、相互观摩及相互评议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集体练声时,初级阶段音域不宜太宽,跳进不宜太大,速度也不宜太快。应先从简单短小的节奏型开始唱起,多作发声练习少唱歌。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强化学生的歌唱能力。这样的小组课,几个学生一起上,既避免了乏味、枯燥、单调的感觉,又可使学生之间相互观摩、相互评议,提高学习兴趣,增进知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这一阶段教师重点讲解,适当地进行范唱,可举一反三,这些在声乐教学中都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声音的训练、呼吸的训练、中音区基础的训练对于大多数高师学生来说,这个过程是漫长而又非常枯燥的。因此作为声乐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纵向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自我处理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懂得这种长期正规化训练的必要性。应培养学生的耐心,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吸取别人的优点,逐步培养学生歌唱的兴趣和积极性。

集体课——对于针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教学法,解决学生知识面过窄和声乐教学中的共性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如对声乐理论知识、歌唱生理学,歌唱心理学、意大利语发音读法、艺术嗓音的保养的讲解,欣赏中外著名歌唱家的录音录像等,可以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大多用于大一年级学生,也可适当加入小组课辅助完成教学,优势在于使刚入校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实现整体发展目标。集体课已逐渐被广大高师音乐教育人士所认可,并广泛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克服紧张情绪,轻松接受声乐学习,树立歌唱的自信心,增强表现欲。这种授课模式使声乐教学在轻松的气氛中得到普及,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约了教学成本。作为高师声乐教师要充分认识集体课的优势,改变传统声乐教育观念,认真学习本学科前沿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做好充分的案头工作,把握每一次实践机会,积累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利用集体课这种授课模式,积极提升学生总体的音乐美学修养和完成自身乐器的初步构建。

个别课——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传统授课模式,多年来在声乐教学中被广泛使用。这种授课方式针对性强、灵活多变,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自身的声乐潜能;它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和独立性、个性发展的原则。学生在个别课中技术水平提高快,有机会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在各大音乐学院中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出了无数的歌唱家,也充分证明了这种授课模式的优势所在。

在高师声乐教育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性别、年龄、形体不一,声带的长短、宽窄、厚薄不同等诸多差异,更有学生声乐水平处于中下流,所以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教师应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嗓音条件、声部、气息、艺术表现等方面的问题,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演唱曲目,并确定学生各自的声音发展方向。因此“一对一”的声乐个别课对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時它也是其它教学形式与教学模式所不能替代的。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及技术难点的解决,教授示范解决和克服技术困难的具体方法,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给与恰如其分和正确的指导,挖掘其艺术潜力,发挥其个性特点,可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某种意义上意在培养高精尖的专业人才,对于高师声乐教育,此模式必须与其他授课模式相结合,将培养重心放在全面发展上。充分利用这种授课模式的灵活性、多变性特点,教师可大胆、创新地将键盘、重唱、自弹自唱、朗诵、主持等多种艺术形式贯穿于课堂,使学生成为多面手,真正实现一专多能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艺术实践课——检验课堂教学,考评学生学习所得,给他们以锻炼的机会。

任何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将自己所学提炼升华。艺术实践课在高师音乐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它是高师声乐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师范性和专业性内在统一的唯一载体,可使学生拥有过硬的教学本领。艺术实践课要充分利用讲台和舞台这两个阵地,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当学生掌握了基础的演唱理论和方法,有了一定的听辨能力后,再加强艺术实践活动则有利于巩固和运用在理论课和技能技巧课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歌唱能力,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系里也应积极为学生营造艺术实践的机会,并指定有丰富舞台艺术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艺术指导,组织学生以班级、年级、系的名义举办各种演唱会,举办各种节日、纪念日音乐会,成立学生艺术团,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充分锻炼和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等。应让学生逐步积累舞台实践经验,使他们在艺术实践锻炼之余还能组织和进行文艺演出排练的工作。在实践教育中还要进一步学习具有地方特色的东西,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到将来扎根的地方去,挖掘、传承、充实发挥当地民间有特色的东西;避免出现以往有些学生虽然学了4年的表演艺术,但直至毕业还没有上过舞台,虽然毕业了仍不能适应当地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需求的现象。

总之,高师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丰富的教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主动而又积极地吸收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加强学习和研究,遵循科学依据、科学规律,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对待声乐教学,不断地总结经验,使我们的学生既能登上舞台,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技巧与扎实的基本功,又能走向讲台,具备科学的音乐理论知识结构、音乐教学能力。作为未来的音乐教师,社会发展已经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高师音乐教育也已逐步形成了与之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为实现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发展中改革,改革中创新,不断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实用型人才,才是高师音乐教育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