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氮平合并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与社会功能的探究

摘要:目的 对氯氮平合并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与社会功能进行探究。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6例,平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单纯氯氮平治疗,研究组则采用氯氮平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PSP及PAN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SP及PANS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PSP、PANSS评分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氯氮平合并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氯氮平;阿立哌唑;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主要是一组病因不明确的精神障碍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人群中,常伴有感知、情感、思维及行为等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精神分裂症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的质量,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1]。本文主要就氯氮平合并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与社会功能进行探究,并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6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9:14;患者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为(38±2.89)岁;病程在5~12年,平均病程为(8±3.54)年;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氯氮平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8:15;患者年龄21~57岁,平均年龄为(37±1.43)岁;病程在6~11年,平均病程为(8±3.76)年;研究组患者则采用氯氮平联合阿立哌唑进行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及排除标准 本次所选患者均参照沈渔村主编的第四版《精神病学》中相关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本次所选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2]。本次所选患者均排除合并严重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排除有药物依赖活药物过敏史患者,排除妊娠及哺乳期患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1w,均停服其他药物,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氯氮平进行治疗,从低剂量50mg/d开始,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控制在300~400mg/d,连续治疗12w;研究组则采用氯氮平联合阿立哌唑进行治疗,氯氮平的低剂量为50mg/d,阿立哌唑的低剂量为5mg/d;根据患者病情,逐渐增加剂量,其中氯氮平最大剂量控制在250mg/d,阿立哌唑最大剂量控制在30mg/d,连续治疗12w。

1.4评定标准 采用个人及社会功能量表(PSP)对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进行评定;同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精神症状,并根据其减分率对其疗效进行评定,其中,痊愈:减分率≥75%,显效:减分率在50%~70%;有效:减分率在25%~49%;无效:减分率<25%。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各项指标采用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思维松弛和破裂、强制性思维,原发性妄想、缺乏意志等,该病迁延性长,治疗的难度较大,且预后效果较差。目前,临床中,对其的治疗多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主,在一定程度上,虽能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但长时间服用,则会出现心动过速、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给患者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临床中,多采用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但该药极易出现流涎、嗜睡、乏力等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社会功能。随着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人们在注重单纯治疗的同时,还要求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阿立哌唑是喹啉酮类的衍生物,能激动5-羟色胺1A(5-HT1A)及多巴胺(D2)的活性,从而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焦虑及认知功能等症状[3]。

本次研究表明,治疗前,两组PSP、PAN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SP、PANS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的研究组PSP、PANSS评分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氯氮平合并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峰.氯氮平合并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与社会功能的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7):1051-1052.

[2]沈渔村.精神病学[M].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52-753.

[3]罗红霞,宋新勤,李云,等.阿立哌唑合并小量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5):128-129.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