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三角产业集聚和产业竞争力水平研究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qyfz/qyfz201609/qyfz20160901-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qyfz/qyfz201609/qyfz20160901-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qyfz/qyfz201609/qyfz20160901-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qyfz/qyfz201609/qyfz20160901-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qyfz/qyfz201609/qyfz20160901-5-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qyfz/qyfz201609/qyfz20160901-6-l.jpg
  【摘 要】文章通过对泛珠江三角洲1999—2014年工业产业的集聚度和竞争力水平进行研究发现,行业的集聚度总体偏低,且多数竞争优势大的产业集聚度逐年降低。采用弹性分析模型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多数行业的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是产业集聚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不明显。这说明泛珠三角的产业集聚发展存在问题,没有发挥出优势,需要进行改善。因此,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加快产业转移速度,发展有特色的产业集聚。
  【关键词】泛珠三角;产业集聚;产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6)09-0001-06
  0 引言
  2004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启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政府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推动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9+2”)目前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区域合作。泛珠这个面积占全国的1/5、人口占全国1/3的区域,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以GDP为例,泛珠内地九省(区)GDP在十年间就增长了3.8倍,达到18.6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33.3%。
  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竞争力作为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各区域间经济竞争的集中体现。Porter认为,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能够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产业集聚对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快速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软环境(管理、信息、法律等)、硬环境(自然、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而产业集聚可以看做是软环境的一种,产业集聚通过产品、信息、人才的集聚,使得生产效率、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区域空间优势、信息交流不断增强,最终实现区域竞争力的提升[1]。产业集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对区域的竞争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产业集聚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Scott和Storper(1992)[2]、Krugman(1998)[3]等认为,产业集群内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可以促进集群内企业内生优势的增强,更好地加强集群内企业的竞争与合作。Porter(1998)[4]用钻石模型解释了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和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径依赖,从供需、要素、结构及相关产业4个因素分析了产业集聚。他认为这些相关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集聚内产业相互关联,决定了产业集聚区域竞争力的高低。
  李海涛(2006)[5]采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广西糖业与国外的差距,并在此静态基础上引入贝斯特模型,从动态角度总结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途径。最终将静态分析的结论与动态能力的提高相结合,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在建筑业方面,张克(2012)[6]通过对产业集聚和产业竞争力程度的测度,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二者影响因素并进行计量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产业集聚和产业竞争力互动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二者作用进行了仿真分析。张蓉(2007)[7]认为,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其在对产业集聚的分析中,运用区位熵系数对江苏省产业集群进行识别,并对通过识别的产业运用综合产业集中度指标进行产业集聚程度的测算,而在对产业竞争力的分析中则运用综合指标评价法进行竞争力评价。在分别对产业集聚和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大部分集聚产业的竞争力与产业集聚程度的关系不紧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启动十年来,各省(区)间产业分工是否得到优化,从而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产业集聚,并提高区域内产业的竞争力呢?本文在测算泛珠三角产业集聚度和产业竞争力水平的基础上,采用弹性分析模型对两者关系加以验证。
  1 泛珠三角产业集聚和产业竞争力水平测算
  1.1 产业集聚度的测度
  1.1.1 测度方法
  产业集聚度的测算常用评价指数包括CR指数、区位熵、赫芬达尔指数H、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DO指数等。胡建(2007)、吴文洁(2007)、董春诗(2007)等人利用CR指数、H指数、EG指数等组合评价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产业的集聚程度。空间基尼系数是衡量产业空间集聚程度的指标中的一种,由krugman于1991年提出,公式表达如下:
  Gjt=■(Sijt-XitA)2(1)
  Gjt为t年j产业的空间基尼系数;Sijt为t年i地区j产业的就业人数(产值)占泛珠三角就业人数(产值)之比;XitA为t年i地区所有制造业就业人数(产值)占泛珠三角制造业就业人数(产值)之比;n为泛珠三角区域数量。空间基尼系数的值介于0和1,其值越大,表示该行业在地理上的集聚程度越高。
  1.1.2 测度结果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0—2015)的数据,分别从行业的就业人数和产值2个方面,衡量泛珠三角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27个工业行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见表1)。
  结果显示,泛珠三角区域大部分工业行业的集聚度从产业就业人数和产值2个方面计算的结果差距并不大,仅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产选业、烟草制品业、通信和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差距较大。实际上,利用空间基尼系数比较不同行业的集聚水平时,由于产业组织、技术水平、产业中企业规模或区域大小的差异,可能造成跨行业比较的误差。而计算的标准不同,也会造成结果的差异。为了同时兼顾产业就业因素和产值因素对衡量产业集聚的影响,我们采用两者的平均值加总来衡量产业集聚度,结果显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技术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5个行业的集聚程度较高,这15个行业可以归为2类产业:一类是自然资源开采和加工产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黑色技术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第二类是基于第一类产业為基础的制造产业,包括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第一类与第二类行业属于一条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业,说明泛珠三角地区在资源品跨区域分配、相关产业跨区域分工水平较高,西部地区能够发挥其自然资源的禀赋优势,资本和技术上有比较优势的东部地区则在下游产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