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膝髋关节置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抽取院内自2016年1月起,到2018年12月接受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10例为回顾分析对象,统计患者术后症状性VTE发生率,并通过统计分析患者VT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10例患者术后的症状性VTE发生率为8.18%,症状性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为6.36%,而症状性的肺栓塞发生率为1.82%;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70岁、住院时间>7天以及具有脑梗死病史均是患者发生症状性VTE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通过掌握膝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症状性VTE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早期发现并降低症状性VTE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膝髋关节置换术;静脉血栓栓塞症;围术期;临床特点

人工全膝髋关节置换术多数为老年人,此类患者术后容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并且VTE的发生具有隐匿性,进一步增加了患者治疗难度。针对症状性的VTE患者,通过掌握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性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患者VTE发生率并促进其术后康复[1]。本次研究重点分析膝髋关节置换手术后VTE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患者VTE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及方法

1.1常规资料

抽取院内自2016年1月起,到2018年12月接受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10例为回顾分析对象,男性62例,女性48例;年龄范围44~89岁,年龄均值(64.2±0.6)岁;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者38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者72例。

1.2方法

患者在接受膝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内均由院内专业人员以Caprini量表实施VTE风险性评估,需要对患者的下肢周长进行定期测量和记录,并于术前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所有患者术前均未出现下肢VTE。在进行护理人员交接班过程中对于患者的下肢周长进行检查与核对,判断其下肢周长与术前周长差值是否超过3cm,是否存在显著的肿胀和Homan征阳性,针对存在异常情况者需要对其症状和体征进行判断,针对疑似为VTE者需立即以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针对存在胸痛和胸闷症状者需确定患者是否为心源性休克,并立即采取CT肺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判断患者是否属于肺栓塞。

1.3评估指标

统计患者术后VTE发生率,比较患者症状性VTE和非症状性VTE两者的变化趋和患者主诉与体征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的相关数据均以软件SPSS17.0進行统计和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通过()描述,行t检验和χ2检验,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代表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术后症状性VTE的发生情况统计

本组110例患者术后的症状性VTE发生率为8.18%(9/110),其中患者的症状性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为6.36%(7/110),而症状性的肺栓塞发生率为1.82%(2/110)。

2.2单因素分析

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70岁、住院时间>7天、麻醉方法、具有脑梗死病史均可能是患者膝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症状性VTE的影响因素(P均<0.05)。

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70岁、住院时间>7天以及具有脑梗死病史均是患者发生症状性VTE的重要影响因素。

3讨论

症状性VTE患者多数表现出下肢肿胀和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伴随胸痛和胸闷等症状[2]。为了降低患者术后症状性VTE的发生率,针对接受膝髋关节置换术者,需要在其手术前对其VTE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并与术后早期加强患者的功能训练指导,并结合其机体恢复程度进行早期功能训练,改善其下肢血流速度,缓解肢体血流的异常状态,对于预防术后VTE发生具有重要意义[3]。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患者高龄住院时间超过7天和具有脑梗死病史,均是术后发生症状性VTE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内,需要加强早期预防,特别是针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及早给予积极的干预,确保及早发现并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通过掌握膝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症状性VTE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早期发现并降低症状性VTE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郭一峰,马玉芬,高娜,等.围术期膝髋关节置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0):3839-3844.

[2]李白玲,王宇,李佳.膝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2):35-38.

[3]吴文惠.膝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4):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