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泵给药用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微泵给药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50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微量泵入尿激酶的治疗方法及相应的护理方法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微量泵应用指导等,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50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其中16例(32%)患者完全治愈,32例(64%)患者好转,2例(4%)无效,所有患者均无肺栓塞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微量泵入溶栓剂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疗效显著,同时全方位的护理是成功治疗不可或缺的因素。

【关键词】微泵给药;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6-0133-01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诊治的50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为22~78岁,平均(45.9±3.1)岁;病程4~92d,平均(23.7±8.4)d;50例患者中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9例,右下肢深静脉形成1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患肢疼痛肿胀、浅静脉扩张、皮温升高等。

1.2 治疗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将下腔静脉滤过器置入静脉后,选择足背的浅静脉进行穿刺,成功后使用微量泵技术首先将30万U尿激酶(溶于50mL的生理盐水)快速注射后改为注射30万U尿激酶加低分子右旋糖酐(40%)的溶液,速度控制在4mL/h,同时静脉滴注5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40%),口服阿司匹林,均为1次/d,7d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下肢肿胀疼痛完全消失,且B超检查显示静脉壁光滑口径恢复正常;好转:下肢肿胀疼痛均有所好转,且B超显示静脉忠有血流信号;无效:下肢明显疼痛肿胀,且B超显示静脉忠无血流信号。有效率为痊愈率和好转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

2结果

治疗后,50例患者中16例(32%)患者完全治愈,32例(64%)患者好转,2例(4%)无效,总有效率为96%,同时所有患者均无肺栓塞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深受疾病疼痛缠身,活动受限、生活难以自理,加之过度担心病情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故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讲解该病的治疗原理、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多介绍该病治疗的成功案例,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焦虑,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指导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1]。

3.2 饮食护理: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尤其是急性患者需要卧床,容易引发排便困难,因此在饮食上要以低盐清淡、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尤其是新鲜蔬菜,同时要适当增加饮水量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利于排便。另外,嘱咐患者禁止饮酒和吸烟、忌辛辣和油腻的食物,避免外部刺激加重病情。

3.3 并发症的护理:出血和肺血栓是该病常见的并发症。首先对于出血,常见的有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注射部位皮下瘀斑,尤其是颅内出血最为严重,常表现为头疼、呕吐和意识模糊。另外对于女性患者要注意有无阴道出血,因此在用药过程中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对于出血患者要做好各项检查,及时向医师汇报。其次是肺栓塞,作为该病的严重并发症,严重时可造成患者死亡。故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的变化,尤其是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咳血、胸闷等现象时要重点观察,这些临床特征预示可能出现肺栓塞,同时溶栓后患者要注意休息不宜过早下床活动,对于患肢要做到冷热适宜,防止过冷或过热,避免溶解的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本文50例患者中无肺栓塞的出现,也得力于用药前置入了下腔静脉滤器有效地避免了肺栓塞的出现。

3.4 微量泵的应用:首先是准备工作,一方面岁微量泵进行检查,另一方面是所用药物尿激酶的溶液要现用现配且要无菌。其次是使用过程要严格操作,防止局部出血,同时要督促患者保证休息,及时排除故障,定时给患者翻身做好皮肤的护理工作。最后是微量泵使用后要用肝素盐水封管,在拔出针头时避免出血。

3.5 出院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适宜的健康锻炼,避免久坐或者站立,同时指导患者使用弹力袜保护患肢,尤其是冬季需要特别注意患肢保暖;学会自我观察和护理,按时服药,切忌随意停药和漏服;嘱咐患者定期复查,发现出血等现象要及时就诊。

4 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作为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于下肢,常表现为患者的疼痛和肿胀,以及皮肤发紫,严重的患者因此会丧失部分或者全部的劳动能力[2],而且若是出现血栓脱落很容易导致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而且该病病因复杂,具有多发性和复发性,因此及早的诊断治疗和强有力的护理是成功治愈的关键[3]。目前的研究表明多数患者可以通过溶栓和抗凝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尽管如此,全面有效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采用微量给药的方法,使进入患肢的液体量较少,因此不会加重患者的肿胀,且不经过体循环和肺循环直接进入深静脉的血栓部位,这样一来减少了药物的分解和灭活,使药物的有效浓度提高,进而提高疗效,加之微泵给药用量少,因此药物的副作用也显著减少。另一方面,本文通过严密周全的护理,解决了患者心理上的顾虑,使多数患者都能积极面对疾病接受治疗,促进了治疗的顺利展开;另外日常生活中的护理,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为今后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技术上的特殊护理也提高了治疗的疗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综上所述,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实施人性化、个体化的护理,积极有效地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3] 马金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62例临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4

[4] 陈玉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及护理措施[J]当代医学2012,18

[5] 朱建梅,黎小珍,徐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J]河北医学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