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办人民满意的高等医学教育


打开文本图片集

党的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总揽全局、立意深远,是一篇思想与实践兼具的纲领性文献,彰显了强大的理论说服力和政治感召力,开辟了党的理论创新新境界,界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开篇之作,是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纲领,同时也为高校改革、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新乡医学院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建设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推进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进程,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乡医学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党的十九大为高等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指明了新方向。“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些重要论断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解决前进路上诸多问题的总方略、总钥匙和总方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围绕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进行全面呵护的大健康观,绘就了新时代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

党的十九大对高等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将以新发展理念为遵循,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保持开放、推进共享,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扎实走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每一步;围绕发展大健康产业、完善健康政策,推动健康中国继续前行,找准高等医学院校改革发展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党的十九大为高等医学院校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等医学院校在服务人民健康、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方面大有可为。新乡医学院主动担当健康中原主力军,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七大国家级战略,主动服务河南、新乡“五位一体”建设,加快成果转化,促进协同创新,共享共建,在服务中不断发展壮大;瞄准国家战略,全方位衔接高等教育和大健康产业需求;瞄准医学前沿,以产业园建设为抓手,狠抓基因、蛋白组学、干细胞免疫生物制药等前沿医学研究,汇聚政校企地等各类资源,凝聚力量,打造好前沿医学产业园;全面衔接群众全周期健康服务需求,精准发力,打造一流的附属医院医疗服务品牌;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全面研究人的生命全周期需求和大健康产业需求,不断促进医学学科与人文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扎实做好健康中原研究院建设;坚持医体结合,充分挖潜学校“医学+体育”优势,加强运动医学研究,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综合发展,有效提升运动医学服务健康产业的能力。

明确工作重点,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和办学理念。学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尤其是“健康中原2030”战略,积极追踪国际前沿医学发展动态,学习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办学经验;充分发挥百年老校的特色和优势,坚持质量立校,走特色、优质、高效的内涵发展之路,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以更名大学和博士点建设为核心,细化指标体系,抓好责任落实,统筹推进,精准发力,全面开展各项工作,加快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建设步伐。

对标“双一流”,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学校加大精神神经医学学科群、肿瘤与免疫学科群、心脑血管与再生医学学科群“三大学科群”建设力度,完善顶层设计,保障“高峰高原”项目,统筹兼顾,主动作为,确保建设成效;积极培育2个以上优势学科,争取在一定时间内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结合“三大学科群”建设需要,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采取一人一议方式,发挥人才带动作用,优化学科建设团队;完善附属医院学科建设规划,提升附属医院学科建设水平,加强基础理论与临床结合,促进医教研联动,产出高水平成果;依托学科建设,着力培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满足更名大学和博士授权单位建设的硬性指标要求。

以学生为中心,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充分尊重和细心对待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实施人性化管理.加强学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育人氛围,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民主精神、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科研服务管理等全过程;坚持以生为本、创新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弹性、灵活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性,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促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实施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精英班”教育;坚持医教协同、推进教育发展,完善临床教学基地标准和准入制度,完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加强教学医院临床教师岗前培训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

坚持引育并举,进一步促进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汇聚全球人才资源,做好“引巨星、用名星、育新星”工作,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形成“识才、用才、容才、乐才”的全链条服务理念和举措。

立足国家战略,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学校继续融入国家健康战略和创新体系,继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研创新水平和质量;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体系,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体制;加大校级重大科技成果项目、产学研项目、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以及相应团队的培育力度,为高水平成果产出奠定基础;深入推进政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搭建合作平台,实现共享共赢;紧盯前沿医学,整合资源,集中發力,完善前沿医学产业园建设规划,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强化医教协同,进一步加大附属医院建设力度。学校进一步完善附属医院建设规划,既快又稳地推动改革,做好“放、管、服”,汇聚、融合、整合附属医院资源,在学校战略发展全局中统筹推进附属医院科学发展;完善标准、严格管理、加强考核,切实保障附属医院医学教育质量;加快推进附属医院学科整合,促进附属医院抱团发展,积极融入国家健康战略体系,集中发力,突出特色,着力打造区域医疗中心;进一步探索附属医院人事和编制管理办法,统筹学校与附属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附属医院信息化建设,打通信息孤岛,纳入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体系,切实促进医教研用一体化发展。对非直属附属医院,学校进一步增强其附属医院意识,积极推进改革创新,促进医院教研水平不断提高;加强规划和管理,完善制度,统一标准,促进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工作达到直属附属医院水平,逐步在有条件的非直属附属医院推进全过程教学;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学、科研优势,充分利用医院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人才优势,提升医院对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职能的参与度和贡献度。

加强规划管理,进一步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学校继续推进扩校增容工作,确保占地面积满足更名大学基本条件;启动美丽校园建设,做好南校区美化、北校区和西校区建设规划以及新征土地使用规划工作;加快推进图书信息楼和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建设,确保国家“十三五”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成效;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快建成信息化基础平台、数字化教学平台、智慧校园软件平台、医教研用整合平台,提升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能力;关注民生,加快推进附属幼儿园和职工餐厅等建设工程。

推动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快开放办学和国际化。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和国际化战略,完善配套学校深化开放办学实施办法;继续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和比例,丰富校园文化,促进不同文化的交融;加强与国际名校之间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努力探索适合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传承与创新并重,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内部改革,进一步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学校贯彻实施《行政执行力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校长奖励基金管理办法》,抓好监督考核,强化责任追究,不断完善容错机制和激励机制,切实提升执行力;加快出台综合目标管理办法、全员绩效考核办法,强化目标管理,提升工作效率,以绩效分配为杠杆,优化分配机制,充分激发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结合第二轮岗位设置和全员聘任工作,继续推进人事、财务和支撑保障管理体系改革,不断优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办学效益。

迈进新时代,高举新思想,踏上新征程,谱写新篇章。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切实转变干部作风,保持和弘扬清风正气;紧紧抓住历史发展机遇,以“更名大学、博士单位授权、扩校增容”三大工程为主线,统筹推进新校区、新医院、健康中原研究院、前沿医学产业园“四位一体”建设,全力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办学质量,加快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学校继续弘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细分指标、量化责任,全员共建、全力以赴,真干实干、寻求突破,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为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多更大贡献。

责编: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