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周炎维护治疗期临床指标变化规律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临床指标的变化,并评价其规律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在完成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后进入牙周维护期治疗,对其进行12个月的纵向观察,3个月进行1次牙周维护,序列治疗,记录各时间点的临床附着水平、探诊出血、牙齿松动度、磨牙记录根分叉病变的程度和探诊深度。 结果 基线平均探诊牙周袋深度为(4.83±0.49)mm,探诊附着水平为(3.29±0.91)mm,探诊出血位点比例为86%。轻、中、重度的位点治疗前后的全口探诊深度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诊出血位点比例由开始86%下降至10.71%。邻侧临床附着水平增加明显高于舌侧,舌侧临床附着水平明显高于颊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4~5 mm比≤3 mm容易出现牙周袋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牙周炎的维护治疗期在慢性牙周炎牙周序列治疗过程中起到了稳定疗效的显著作用。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维护质量;指标

[中图分类号] R276.8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a)-0058-02

慢性牙周炎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疾病,因此成为临床工作中的重点之一,为此研究慢性牙周炎临床指标变化规律,可有针对性的制定治疗计划,及时的控制病情等,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间在该院完成牙周非手术基础治疗患者26例,对其进行12个月纵向观察,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均在该院完成牙周非手术基础治疗,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6~63岁,平均年龄为(43.7±15.1)岁。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检查诊断,确诊为慢性牙周炎,且均在该院完成牙周非手术基础治疗,口腔内的余牙在16个或16个以上,其中不包括第三磨牙,还有4个或4个以上磨牙,不同象限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PD在5 mm或5 mm以上,临床附着水平在2 mm或2 mm以上,所有患者均无糖尿病、甲亢、心血管病等全身性的疾病[1]。排除标准:患者牙龈有明显增大或大量的牙石沉积,对探诊敏感者,已接受牙周治疗者,戴矫治器者,妊娠者,有全冠修复的牙齿,均排除[2]。

1.3 方法

该院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在基线和第3、6、9、12个月进行牙周维护治疗,主要有超声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并且对患者实施口腔卫生宣教,检查患者的临床附着水平、探诊出血、牙齿松动度、磨牙记录根分叉病变的程度和探诊深度,每次检查需检查舌侧和颊侧远中、中间和近中,合计6个位点。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所有计数数据采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12个月在维护治疗期间,共失访9人,失访率达25.71%,在该院完成牙周非手术基础治疗26例。以个体观察单位,基线平均探诊牙周袋深度为(4.83±0.49)mm,探诊附着水平为(3.29±0.91)mm,探诊出血位点比例为86%。12个月后,探诊出血位点比例由开始86%下降至10.71%。基线松动牙齿共236颗,其中I度松动牙齿143颗,II度松动牙齿69颗,III度松动牙齿24颗;其中有53颗患牙累及到根分叉病变,其中16颗患牙伴有III度根分叉病变。

轻、中、重度的位点治疗前后的全口探诊深度的变化比较,患者治疗前轻度位点为(2.58±1.08)mm,中度位点为(5.43±0.05)mm,重度位点为(8.13±1.27)mm;患者治疗后轻度位点为(1.97±1.02)mm,中度位点为(2.56±1.12)mm,重度位点为(3.45±1.39)mm;治疗前后指标有明显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探诊深度

26例病人中,共678颗牙,共4 068个位点,其中后牙占65.2%。 前牙4~5 mm比≤3 mm容易出现牙周袋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牙≤3 mm与4~5 mm均有出现牙周袋加深的可能,有逐渐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发生牙周袋(PD)加深的位点的比例[颗(%)]

[位置\&≤3 mm\&4~5 mm\&≥6 mm\&前牙

后牙\&1(0.42)

13(2.94)\&8(3.39)

18(4.07)\&0(0.00)

22(4.98)\&]

2.3 临床附着水平

在12个月观察中,邻侧临床附着水平增加明显高于舌侧,舌侧临床附着水平明显高于颊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位置基线与第12个月的临床附着水平结果比较[mm,(x±s)]

[位置\&基线\&第12个月\&临床附着水平增加量\&颊侧

舌侧

邻侧\&3.79±0.93

3.28±0.81

2.75±0.67\&3.29±0.81

2.96±0.73

2.61±0.64\&0.50±0.11

0.32±0.07

0.14±0.02\&]

3 讨论

慢性牙周炎是由于牙龈炎长期存在,且已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张。慢性牙周炎临床表现为牙周袋在3 mm以上,伴有炎症,大多数患者会有牙龈出血,临床附着丧失,牙周袋探诊后多由出血,晚期牙移动或松动,伴有多种病变,如:牙周脓肿、牙根敏感、口臭、根分叉病变等[3]。

该研究实验结果,前牙4~5 mm最容易出现牙周袋加深,≤3 mm其次,后牙≤3 mm与4~5 mm均有出现牙周袋加深可能,可能因在治疗的过程中,后牙的可视性较低,操作便利性不如前牙,后牙若出现根分叉病变,非手术治疗无法将根面沉积物彻底清除,也无法将病变根面彻底根治,所以造成后牙的周袋加深可能性高。该实验结果,在12个月观察中,邻侧临床附着水平增加最高,舌侧其次,颊侧最低,可能是因基线时舌侧附着丧失最多,所以导致治疗后,临床附着水平变化量较大。颊侧是因治疗时操作便利性最好,患者的口腔维护更容易完成,所以治疗效果最佳。并且探诊出血这一指标无法显示病情进展,但结果显示,探针出血阳性位点降低说明了患者牙周组织处于稳定阶段。而牙周治疗保持持续稳定的标准为BOP<10%,且无II、III度根分叉裂变。

根据该研究结果显示,说明邻面位点在维护治疗时,容易出现新的附着丧失,且应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口腔卫生宣教,需加强牙齿清洁。

[参考文献]

[1] 张浩,杨霞,李丛华,等. 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治疗慢性牙周炎28例疗效观察[J]. 重庆医学,2011,40(32):3287-3290.

[2] 李峥,康军. 牙周非手术治疗1例慢性牙周炎伴畸形根面沟病例的6年维护效果评价[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29(3):327-329.

[3] 朱晓英,徐红梅,王晓玲,等. 磁致伸缩综合治疗仪治疗慢性牙周炎维护期老年患者的短期疗效观察[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2,10(5):283-285.

(收稿日期:201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