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中职物流专业课程改革

十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职教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仍然有一些影响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其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就是人才培养系统性的偏差。这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课程。

一、改革背景

上海和北京是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较快且相对领先的地区,大专以上学历的物流从业人员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是21%和19%。这说明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学历普遍低,物流专业素养不强,各层次物流人才紧缺。从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许多学校都是从物资管理、交通运输管理、商业储运等专业发展演变而来或是白手起家建设物流专业,物流人才培养未进行明确的定位,偏重理论教学,缺少能力训练,偏重教师讲授,学生缺乏主动性。

一般的中专学生属于初级物流人才,工作岗位一般是物流调度员或仓库管理员等。工作第一年月薪多为1000~1500元,工作2年以上可以达到1800元,工作3年以上才能突破3000元大关。与此同时,在公司的行政职位越往上走,薪酬呈现出飞速增长的态势。业务主管只有3000元左右的月薪,到了部门经理,就快速升至8000元~1万元,而高级物流经理年薪可以达到50万元~100万元不等。企业性质不同,薪水标准也有差异。例如,国有企业高级物流经理年薪20万元~40万元,同等职位在合资企业则可能达到百万元以上。目前,较为紧缺的职位是出色的

高级经理和总监,他们的年收入在几十万元以上。具体情况如图1所分析。

二、课程改革理论导向

教育部将“课程模式”定义为“来自于某种课程范型并以其课程观为指导思想,为课程方案设计者开发或改造某个专业并编制课程文件提供具体思路和操作方法的标准样式”。北京联合大学《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及其开发方法》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他们把课程分为三个层面,即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课程,并将课程模式看成是宏观层面的课程,这标志着我国对课程模式进行系统和理性化分析研究的开始。

中职物流专业课程改革与开发,要对现有各种课程模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各种模式优点,集各家所长,概括它们的共同规律,整合成一个最优化的课程模式。物流专业课程改革要重视学生能力训练,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胜任物流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在确保课程目标具有明确职业化方向的前提下,实施课程内容综合化,开设技术化的学科,采取模块化的组合形式,安排阶段化进程,实现学习者个性化发展需要。

三、就业导向推进课程改革

职业有着各种不同和相互联系的内容,一种特殊的职业有其广阔的背景。近年来,中职物流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有一些影响物流人才培养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未得到解决,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离较大,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面向市场、面向技术、面向应用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高级技能人才,是当前中职教育的办学方向,也是确立中职物流课程理念的依据。笔者认为,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和行业的需求,及时地进行市场调研,组织行业有关人士及学校骨干教师按照面向行业设置专业,以能力为核心,以培养技术运用型人才为目标等来开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为保证课程体系改革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必须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坚持课程设置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坚持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原则;坚持课程内容的整合性,要在确保课程目标具有明确的物流职业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实施课程内容的整合,以提高课程设置的效益。整合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以职业课程改造学术课程,是中职文化课程改革的方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创新的机会。

四、模块化改革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物流专业课程改革,要防止把职业的概念局限于生产直接有形商品的职业,不要认为职业的区分是相互排斥的,每一个人只能有一个职业。专业课程模块化,即按职业岗位群及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对其素质、能力的要求,以必须、够用、适用、实用的原则,对有关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进行科学组合形成的模块化专业课程。模块化的课程具有相对独立和便于灵活组装等特点,有利于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也便于改革和创新,形成个性化课程。

1.基础理论模块

对所有基础理论课程进行分析,取消部分课程;对保留课程进行内容选择和压缩,根据专业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自由地组合成各种课程群;强调理论的讲解要与案例分析紧密结合,最后落实到行业技能提高上来。基础理论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以哲学、法律、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的公共政治课课程群;二是以语数英、计算机等为主的公共基础课课程群;三是以企业管理学、会计学、现代物流概论、商品学、电子商务概论等为主的不同专业的基础理论课课程群。

2.行业技能模块

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情况,行业技能模块应成为教学的重点。通过校内的实验课、校外的社会调查课、实习课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结合专业特点和与之对应的社会行业特征,努力使学生经过这一模块的训练和实践,真正提高就业能力。打破原有课程设置的陈式,以某一类岗位上必须掌握的某一种技术或必须具备的某一种能力为具体内容,每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大小不等,完全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例如,海关法律制度、报关专业技能、国际贸易可以构成一个模块;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等可以形成一个模块。

3.学科前沿信息模块

系统地把学科前沿的最新信息介绍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的着眼点是通过学科前沿信息的介绍,让学生领悟渗透在这些信息中的新的思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学科前沿模块类的课程,主要是介绍本专业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学科的发展水平,如物流仿真、地理信息系统等前沿性课程。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