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分析的国贸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完全放开,外贸人才将日益短缺。但是由于本科高校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本科毕业生就业并不理想。本文从应用型人才的涵义入手,在对当前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就业岗位对人才应用能力的需求,提出应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和改革考核办法等一些可行对策。

关键词:国贸专业岗位分析应用型人才

目前,随着我国入世以后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外贸企业越来越多,对外贸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但是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以下简称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整体状况并不十分理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基本能力较差,不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为此,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显然,培养应用型人才将成为众多非研究型大学的基本办学定位。因此,本文从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出发,通过对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主要就业岗位进行分析,针对就业岗位对人才应用能力的需求,提出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可行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应用型人才的涵义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1]。应用型人才与其他类型人才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强调学习基础的、成熟的和适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

2、应用型人才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其能力不仅是岗位能力,更应是职业岗位群能力;不仅是专业能力,也是综合能力;不仅是就业能力,还应是一定的创业能力。对于科研开发能力没有很高的要求。

3、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对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要求则相对较低。

总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掌握和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培养应用型人才重在使之拥有丰富的职业技能,拥有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拥有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潜力。在社会工业化乃至信息化的过程中,社会对这种人才的需求占有较大比重,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国贸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分析

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岗位有单证员、跟单员、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其岗位描述分别如下。

1、单证员:指在对外贸易结算业务中,买卖双方凭借在进出口业务中应用的单据、证书来处理货物的交付、运输、保险、商检、结汇等工作的人员。主要工作有审证、制单、审单、交单与归档等-系列业务活动,它贯穿于进出口合同履行的全过程,具有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时间性强与要求高等特点。

2、报关员:指依法取得报关从业资格,并在海关注册登记,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业务的人员。报关员只能受雇于一个依法向海关注册登记的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者报关企业,并代表该企业向海关办理报关业务。报关员必须熟悉与货物进出口有关的法律、对外贸易、商品知识,必须精通海关法律、法规、规章并具备办理报关业务的技能。

3、外销员:指外贸企业中的业务员,他们从事进出口贸易的磋商谈判、签约等工作,有的还要牵涉到运输、保险、报关、报验等业务。因此,外销员不仅外语要好,更要懂国际惯例、法律,熟悉整个国际贸易全流程业务的操作,另外,还要懂得国际金融以及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和禁忌等等。

4、外贸跟单员:指在进出口贸易中,在贸易合同签订后,依据合同和相关单证,对货物加工、装运、保险、报检、报关、结汇等部分或全部环节进行跟踪和监控,协助履行贸易合同的外贸从业人员。外贸跟单员必须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以及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流程,国内外有关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以及外贸商品学等各种知识等。

5、报检员:是指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规定的资格,在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注册,办理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业务的人员。报检员受国家质检总局主管,检验检疫机构负责组织报检员资格考试、注册及日常管理、定期审核等工作。

因此,综上分析,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如下特点:一是知识结构应围绕国际贸易业务,掌握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相关法规、国际贸易商品知识、市场营销以及国际贸易金融知识等。二是专业能力结构不应是某一岗位能力,而应该是国际贸易岗位群能力。即必须具有国际贸易综合能力,应熟练掌握谈判、签约、审证、制单、审单、跟单、投保、运输、报关、报检、结汇等能力。三是基本能力结构应精通一国以上外语和计算机操作。前者包括精通外贸外语函电和外贸外语口语,后者包括精通电子商务、海关电子口岸业务与计算机办公等。

三、基于岗位分析的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

1、优化课程体系

应用型大学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到基本理论应用能力的训练上,而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更多理论知识[2]。因为追求扩充学生知识面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老师上课忙着向学生灌翰新知识,学校排课面面俱到,学生每个学期能有上十门课,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带来的一个后果是学生的知识面虽然广,什么都知道一点,但熟练掌握的很少,更不用说应用这些理论知识的能力了;另一个后果是学生忘得快,教师在上专业课时,往往发现学生已经把基础课内容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应该减少课程设置,改革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方式,腾出时间来训练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3]。与其让学生接受大量知识而不会应用,不如让学生学得少一点,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前面分析,国贸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应该以国际贸易业务为核心,因此所开设课程并不需要太多太杂,然而,当前许多高校开设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多达一二十门,这些课程中还存在许多内容交叉现象,如国际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与货币银行学、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管理学与企业管理等等,这些课程可以考虑合二为一,有些理论太强的课程应该予以删除,如政治经济学等。当然,考虑就业能力要求,还有一些课程应该增设,如商品学、物流管理等。

2、加强实践环节

为了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应用型大学应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比例,并且采用按能力层次划分的“分层一体化”构建教学模式[4]。具体说,就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配置,构建成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为了适应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能力结构要求,培养其国际贸易综合能力,可以在不同的学期,安排了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如第一学期安排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第二学期安排外贸企业认识实习,第三学期安排市场调研与营销策划,第四学期安排外贸单项训练和实验(包括电子商务、外贸函电和商务英语谈判等),第五学期安排生产实习和单证制作、第六学期安排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第七学期安排外贸从业人员资格考证,第八学期安排毕业论文等。除此之外,还应将外语教学贯穿于大多学期,强调本专业的“准外语专业”性质,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国家四六级英语考试。

3、改进教学方法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和许多经济管理类课程一样更适合非传统讲授式教学,因此必须改进教学方法。(1)模拟实训教学。利用软件教学系统,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学生可以在较短的实习期内,以较饱满的学习热情,通过仿真、互动的国际贸易模拟软件,学会用英文正确拟写外贸函电,填制单证,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2)推广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新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如情景模拟教学法,该模式不受书本、课堂的制约,学生按照案例情景的要求划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通过小组的分工协作,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项目任务,并最终提交成果、接受评价。通过此方法让不同的小组扮演国际贸易中的不同角色,模拟完成一单外贸业务,全面体验外贸流程的各个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专业技巧和协作精神效果非常理想。(3)借助信息网络平台,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育手段教学。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提供动态、丰富的资讯,更可以使教材生动具体,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印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增加课堂信息量,还可开设BBS讨论区,加强老师与学生的课后交流,实现交互式教学。

4、改革考核办法

考试是提高教学质量、检验教学效果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结构的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更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步确立,传统的以闭卷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下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只有改革传统的考试办法,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水平,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方法,才更加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因此,在学与考的关系上,应该建立素质与能力教育的考核评估体系,改革考考核办法。(1)考核观念上,要转变“唯卷唯分”观念,注重学习过程和创造性成果在成绩中的体现。(2)考核内容上,侧重对国际贸易理论运用能力和国贸业务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减少纯理论考核比例。(3)考核方式上,应灵活多样,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相结合。(4)考核构成上,应将单证员、跟单员、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等资格考证纳入到考试体系中。

项目基金资助:本文获陕西理工学院专项教改研究项目《我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学生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资助,项目号YJG0716。

参考文献:

[1]刘耘.务实致用:对地方大学应用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6(5):7-9

[2]胡卫中等.澳大利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J].开放教学研究,2006(8):92-95

[3]张日新等.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1-4

[4]王晓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嘉兴学院学报,2005(10):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