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教育的发展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就我国农村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揭示了农村教育的现状,对其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村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和社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我国的农村教育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党和政府对农村教育实行了多项倾斜政策,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大幅增长。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农村教育事业虽然总体上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我国农村教育的内涵、特点

(一)农村教育的内涵

在我国农村教育实际上被理解成农村中的教育,是一种区位概念,一般认为是发生在农村、以农村人口为主要对象并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主要指县和县以下的教育。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农村的发展被置于更为重要的地位,农村教育则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农村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现,其最终目标是我国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实现。农村教育的实质一方面是为农村培养现代化的人才,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人口在我国人口中所占比重依然很大,因此农村教育有效的向城市输送了城市发展所需的各类各行人才。所以说农村教育的内涵是指农村教育发生地虽然是在农村,但是农村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农村和城市,是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而服务的教育。

(二)农村教育的特点

农村教育的发展受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农村教育有着不同于城市教育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农村教育发展的差异性

我国国土辽阔,农村社会、经济、人文、地理等情况十分复杂,客观上已经形成了发展程度不同的区域。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日益增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导致教育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发展速度、层次、规模、普及率和普及程度,以及智力和教育资源开发等方面。一般来说,东部农村教育投入和发展要领先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整体上则表现为发展水平明显偏低,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师资力量匮乏。

2、农村教育内容的实用性

农村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向城市输入人才,促进各阶层间人才流动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是(下转第60页)为发展农业生产,振兴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培养各种实用人才,因此农村教育更加重视内容的实用性。农民希望通过教育改善其经济条件和科技文化素养,从而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因此在农村教育中,教育内容应贴近农民生产、生活需要,改变教材的统一化、单一化,加强并突出地方特色,使农民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掌握现代农村生产方式、生产过程及其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提高现代社会生活意识,享受并创造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我国由于人口多,教育底子薄弱,基础教育的发展一直是我国加紧建设的重点。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但是仍然发展不平衡,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原因,基础教育的发展不仅落后与其他地区,也落后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开展的不足严重导致我国农民知识结构的不合理,最终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明确把“三农”问题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来抓,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并通过一系列优农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在进行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过程中,由于农村基础教育的落后,使得新技术的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快农村基础教育建设,提高农民知识结构,是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关键。

(二)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对于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化、理论化要求较低,适合我国目前农村教育发展水平和农民文化基础;同时,职业技术教育以职业性、操作性为核心特征,更易于满足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对广大农民技术素质的要求。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办学规模扩展迟缓,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没有充分激发;办学方向存在错位现象,对口升学成为许多农村职业中学办学的主要目的,更是相当数量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直接目的,与职业教育的时代要求相背离;发展极不平衡,东、中、西部职业教育发展差异巨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并且缺乏制度保障;专业设置僵化,师资实践技能缺乏,人才培养水平低。

农村职业教育要获得健康发展,必须结合我国社会的发展,审视自身在“三农”背景下具有的新内涵。在服务农业、农村的同时,注意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关注农村人口的人生价值教育,为建立农村和谐社会发挥作用;注意汲取现代教育理念,为教育终身化、全民化发展发挥作用,从而使农村职业教育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

当前我国的农村成人教育正处于终身教育的体系之下,较之过去无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的农村成人教育事业发展滞后,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农民素质较低,肩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对于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财政支持有限,教育发展缓慢。农村成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虽然已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足够重视,但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大,贫困地区多,财政资金难以满足需求,农村成人教育的经费很难落到实处,严重阻碍了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第三,运行机制不健全,持续发展困难。没有专门的成人教育学校管理机构,县、乡、村三级农村成人教育之间缺乏协调沟通,统筹不力,协调不够,不能真正形成合力。农村成人学校缺乏自主办学权,缺乏主动适应、服务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和运行机制的不规范、不灵活,导致农村成人教育出现了阶段性、短暂性、应付性特征,影响了农村成人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第四,教育目标错位,所需人才缺乏。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办学模式基本上是长周期、全日制和学历化的,属于正规教育类型,在教材、教法、进度等方面没有实质性的突破,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也与农村成人教育的目标相距甚远,不适应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最后,教学改革迟缓,教育质量不高。

三、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教育是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部分,因此,农村教育更应加强。当前,我国农村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要抓住机遇从各方面采取措施进行综合改革,促进农村教育科学发展。

(一)教育经费短缺

当前,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最主要、最关键的因素是教育资金的投入问题,教育资金的短缺对我国农村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办学条件差,投入不足,是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农村学校面积小,校舍陈旧,教学设备简陋等问题仍然存在,电脑室和多媒体教室等先进基础设施缺乏。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造成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因地区不同而呈现差异性,尤其在许多较为贫困的地区,经费基本上没有保障。随着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实行,教育附加费不允许再向农民收取,直接导致了农村教育经费来源减少,经费不足的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二)教育结构不合理,脱离农村教育实际

教育结构是指教育总体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其组合方式。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目前的农村教育结构单一,主体是中、小学基础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农村成人教育十分薄弱。并且各类教育自成体系,不仅在体制上相互隔离,而且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相距甚远。一方面教育缺乏统一规划和计划,教育培训项目和内容重复,教育资源不足而且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在目前的农村教育体系中,农村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在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中没有区分,都是以普通教育为主。农村教育水平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接口不畅,农村教育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无论硬件、软件、师资、教育方式,还是受教育机会与城市相比,农村都存在明显的差距。世界中等教育结构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向综合化方向发展,普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相互沟通与渗透。但现实中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接口不畅,与普通教育在衔接上有两种障碍:一是与中等普通教育的衔接,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很难转成中等普通教育的学生:二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中等职业教育学生通过考试只能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学生只能进入高等农林职业院校,几乎没有再选择的自由。新的农村教育结构应以基础教育为本,呈低重心态势,在此基础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成人教育共同有比例地向前发展。

(三)农民承担的教育成本过重

我国城乡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农村居民收入低下,加上孩子多相比城市居民在教育经费上负担较重,农村的支付能力较弱,加之过重的教育负担,降低了农村对教育的有效需求,使农村教育处在较低的水平。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的调查表明,每个家庭的教育开支占据了总收入的大部分,成为农村家庭的最大支出,高中以上教育的费用构成负担的主要部分。而在所有发达国家的统计中,家庭用于子女教育的开支都不超过家庭收入的10%。可见,我国农民教育支出结构己经超出了合理的限度。教育成本畸高,远远超出了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据调查,有25.5%的高中学生表示“不愿再升入大学”,原因是“家庭负担不了上大学的费用”。可见,农民教育支出负担过重,直接后果是导致农民子女辍学、失学。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农村,当地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政府行为不到位,农民不得不承受了相当多的教育负担。

(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农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进一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关键要提高师资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差距就是教师的差距。我国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说到底是师资水平的差距。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首先是学科结构不合理;其次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老化;再次是专业结构不合理,教师跨科任课,一人担任多科等现象依然存在;最后是教师分布不合理,乡村小学、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城镇、乡镇中小学又人满为患。第二,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存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第三,由于教育经费不足,教师培训和晋升机会缺乏。

(五)思想观念落后

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农村教育总体来说发展速度缓慢,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思想观念的落后是关键,陈旧落后的观念常常严重束缚人的头脑与思维,进而束缚人们的行动。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生活和生产并不需要太多的文化知识,许多农民没有感受到教育的明显收益,从而形成了轻视教育的落后观念。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分数、升学率依旧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目标。

四、发展我国农村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教育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造成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水平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经济学的原理告诉我们:教育是具有外部性的公共产品,其发展的水平如何以及如何发展主要受一定社会的教育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影响。而教育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决定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讲,经济落后是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

(二)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

要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让农村发展更快,一是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包括农村教育的基础建设;二是加强对农村师资力量的建设,要改善农村教育的条件,提高教师的收入,让农村学校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这样农村的教育才会好转,为新农村建设和今后农村的发展提供智力预备;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由于农村地区财力不足,集资渠道较窄,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总投入仍然严重不足。因此,要在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的同时,还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运用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投资办学和捐资办学,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体制。

(三)加快农村教育教学改革

农村教育教学改革是农村学校改革的核心,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应置身于农村教育及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系统中,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突出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等,通过改革,逐步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教育教学体系。

(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农村教育的科学管理水平

发展农村教育,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是关键。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具体应做到:继续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和社会地位;依法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建立教师职业准入机制;切实有效地开展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使他们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观念;继续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支教工作;继续做好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的教师对口支援工作。搞好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

农村教育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高水平的决策与管理。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涉及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有政策配套问题、有资金筹措问题、有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问题等等。在这些问题中,教育管理是关键。应建构一个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教育管理体系。即农村教育管理实行在国家教育部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各职能部门协调,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镇落实的管理体制。设立农村教育管理委员会,专司其职。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省、地(市)、乡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承担相应责任,中央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在我国整体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与解决好“三农”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农村广大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鉴于此,应该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把农村教育的提高放在突出地位去抓,去落实。完成这一任务任重而道远,在新形势下更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改革,努力促进农村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使之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苗培周.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J].中国教育学刊,2005,⑸.

[2]赵梅链,苗健.发展中国农村教育.合作经济与科技[J],2005,⑴.

[3]曹庆红.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8,(3).

[4] 余梅芳.关注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教育的发展[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9).

[5]张乐天.论现阶段我国农村教育政策变革与创新[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6] 刘酉华.新形势下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甘肃农业,2007,(2).

作者简介:

华冰,中共漯河市委党校助教,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