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管理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肺栓塞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开展肺栓塞临床路径前后收治的肺栓塞患者,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案,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针对患者进行入院指导、入院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出院计划等,从多角度进行健康教育。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患者的满意度指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后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缩短(p<0.05),患者的满意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低于对照组。结论:肺栓塞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管理,可降低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抗凝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肺栓塞;临床护理路径;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R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3--01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是一种临床并不少见的肺循环障碍性疾病,在西方国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中,该病仅次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及原发性高血压,但住院治疗的病死率却高达25%-30%。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1]。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核心理念是不断改进质量,控制医疗费用,减少无效支出,提高患者满意度。健康管理的目标是通过鼓励健康行为的养成,減少和控制健康危害因素,降低健康风险,防止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而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并降低医疗费用支付[2]。本研究主要讨论肺栓塞患者,住院期间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管理,进一步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组70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18-70岁;对照组男28例,女7例,年龄25-87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气短原因待查12例,胸痛待查8例,患肿瘤4例,外科手术后4例,急性心肌梗塞2例,咯血的2例。下肢肿胀3例。所有患者采用大致相同的治疗方案(溶栓疗法、抗凝疗法、吸氧疗法以及对症支持疗法等)。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两组患者均给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钠)100IU/Kg,每日1-2次/d,连续用药3-7d,再重叠口服华法林2.5-3.25mg/d,当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稳定48h后,单一口服华法林 6个月以上,并定期复查各项指标。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临床护理路径内容主要包括入院的检测评估、入院的教育及指导、住院期间的检查处置、用药指导、疾病知识、活动饮食、出院期间的指导及教育方式。对以上内容逐项实施标准化的治疗、护理与健康教育指导。临床护理路径的时间包括住院第1日,入院第2日,入院第3-7日,入院第8日至出院。从这四个时间段对以上内容进行逐项、多次、反复的评估,并实施相应的诊疗与护理措施,向患者及家属做健康指导,鼓励患者按计划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增强其依从性。

1.2.2 调查工具 护理质量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前,发放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患者住院期间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分四个等级,分别是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得分以我院制定的标准为主。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4.8±2.46)天,少于对照组的(20.3±5.1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为(10475.45±9625.82)元,少于对照组的(15066.47±12455.2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血、复发肺栓塞、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肺栓塞患者住院期间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管理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其目的是确保治疗护理的连续性,使患者得到最优质的服务,同时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保证资源合理及有效使用,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缩短住院时间[3]。该模式不仅科学、准确,而且简单易行,缩短了护士书写时间,加大了护患之间的接触机会[4]。使护士能够全面、准确的观察病情,避免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遗漏和疏忽。也能尽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尽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促进合理质量的提高。

肺栓塞的治疗时间长,疾病的发展和康复与医护人员,患者的自我管理密切相关。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使患者在住院第一天就开始接受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随着病情变化,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进一步得到提高,会自觉改变一些错误的观念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主动参与护理工作模式,患者对自身健康管理更加积极主动。当患者主观能动性被调动后,患者会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患者和家属心身健康和自我管理能力。再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陆卫华,唐忠志,马毅,等溶栓加抗凝疗法与 单纯抗凝疗法对次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3);340-342.

周生来,刘晓峰,全民健康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子明,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59-61.

罗南,段丽娜,谭林琳。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9):20-21.